众力资讯网

印度军工的脸面,这次算是丢尽了!迪拜航展上,印度“光辉”战机竟当众漏油。地勤竟用

印度军工的脸面,这次算是丢尽了!迪拜航展上,印度“光辉”战机竟当众漏油。地勤竟用购物袋去接。这究竟是技术故障还是常规操作?   11月17日,迪拜航展盛大开幕。印度空军的“光辉”战机本想在此大放异彩。但它成为焦点的方式却令人瞠目结舌。   在静态展示区,这架战机机身下方竟渗出深色液体。   地勤人员的举动更让现场观众大跌眼镜。他们竟手忙脚乱地用航展购物袋和礼品袋去承接。   现场视频迅速传遍全球社交媒体。“印度空军‘购物袋补漏法’”的标签成了热门话题。   巴基斯坦媒体更是毫不留情地进行嘲讽。   他们称其为“国际笑柄”,并将其与一旁整洁的巴方JF-17“枭龙”战机形成鲜明对比。   这种难堪的场面,无疑是对印度制造的公开处刑。   印度国防研究翼网站于18日紧急发声。他们辩称泄漏的并非油液,而是环境控制系统排出的冷凝水。   并声称这是因为迪拜当地高温所致。对于使用纸袋接水的行为,他们强调这属于“常规操作”。   试图将一场严重的品控事故轻描淡写地掩盖过去。   这种说法显然难以服众,更像是一种苍白的辩解。即便真是冷凝水,如此大的泄漏量本身就说明系统存在问题。   而用购物袋这种非专业工具进行处置,更是暴露了其地勤保障的极度不规范和准备不足。   这不禁让人质疑,这究竟是设计缺陷还是早已习以为常的管理混乱?   “光辉”战机的尴尬并非偶然事件。其研发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拖沓冗长的史诗。这款战机从1983年立项,原计划1994年列装。   但直到2015年才正式服役,整个过程耗时整整32年。这种惊人的拖延,早已预示了其项目的先天不足。   负责生产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更是以效率低下而闻名。   印度空军在2021年签署了价值约404亿元人民币的合同,采购83架改进型“光辉”战机。   然而截至2025年11月,该公司竟然无一架飞机完成交付。印度空军参谋长辛格也曾公开承认项目已严重超期。   其舰载型号(N-LCA)的失败更是致命一击。在2020年完成航母起降测试后,该型号被印度海军直接弃用。   根本原因是其单发布局的F404发动机推力不足。   导致战机无法在满载武器的情况下从航母上滑跃起飞,且超重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最终只能降级为教练机使用。   “万国牌”的组装困境也一直困扰着这款战机。   其核心部件严重依赖进口,拼凑了美国发动机、以色列雷达、法国导弹和英国弹射座椅。   这些来自不同技术体系的部件导致系统兼容性极差。   光是调试和整合就耗费了印度工程师十余年的时间,可谓名副其实的“组装货”。   这已经不是“光辉”战机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出丑。   就在2024年的航展期间,它就曾因座舱显示器突然黑屏、电子系统故障等原因,连续取消了既定的飞行表演。   而HAL公司生产的“北极星”直升机,服役期间更是发生了至少28起坠机事故。   这背后反映的是印度军工系统性的品控缺失和质量管理崩溃。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其高昂到离谱的成本。印度国防部在2025年批准采购的97架“光辉”战机,总价高达74亿美元。   单机成本达到了惊人的7000万至8000万美元。   这个价格已经非常接近美国先进的F-35隐身战斗机。但其性能却仅仅停留在三代机的水平。   与周边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其性价比更是惨不忍睹。   中国歼-10C的单价不足5000万美元,而巴基斯坦的“枭龙”战机单价更是低于3000万美元。   印度花费巨资,却只得到了一款性能平平且问题缠身的战机,这笔买卖无疑是亏本的。   印度总理莫迪曾多次亲自为“光辉”站台,甚至亲自登机体验。   他将其标榜为“国防自主的象征”和“印度制造”的骄傲。   然而,此次迪拜航展的漏油事件,无疑是给了这种政治宣传一记响亮的耳光。所谓的“国防自主”更像是一个脆弱的政治口号。   在出口市场上,“光辉”的屡屡受挫早已不是新闻。   2023年在阿根廷空军的招标中,就因为其采用了英国的弹射座椅等部件,遭到英国方面的禁运而直接出局。   如今,这场全球直播的“漏油秀”,只会让本就稀少的潜在买家彻底望而却步。   就在印度战机出糗的同一天,阿联酋航空公司在航展上宣布订购65架波音777-9飞机。   这份价值380亿美元的巨额合同,与印度战机前的几个购物袋形成了荒诞而强烈的对比。   这背后凸显的是印度制造业与世界顶尖水平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