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锂电池 "怕冷" 揭秘:为什么电动车冬天跑不远、没劲

一、现象确认:冬季动力下降确有其事是的,新能源汽车冬天确实会出现动力不足现象,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且经多方验证的事实。主要表

一、现象确认:冬季动力下降确有其事

是的,新能源汽车冬天确实会出现动力不足现象,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且经多方验证的事实。

主要表现为:

提速变慢,加速响应迟缓

最高车速下降,超车乏力

爬坡能力减弱,甚至难以推动

电量显示 "虚高",一踩油门迅速掉电

数据佐证:

低温环境下,电池最大放电电流可被限制至常温的 50% 以下

-10℃时,主流电动车型续航普遍减少 35% 以上,部分车型甚至减半

极端低温 (-20℃) 时,内阻可达常温下 3 倍,30% 以上电能被转化为热量浪费

二、深度解析:电池怕冷的 "生理机制"

1. 电池内部 "离子搬家" 受阻

锂电池工作本质是 "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迁移产生电流"。低温时:

电解液黏度增加,像 "糖浆" 一样黏稠,锂离子迁移阻力大增

电极活性材料 "释放" 和 "接收" 锂离子能力双双下降,"搬家" 效率大幅降低

2. 电池内阻 "变胖",能耗激增

温度每降 10℃,电池内阻增加约 15%

内阻升高导致放电时内部能量损耗增加,实际输出到电机的功率大幅减少

在 - 20℃环境下,超过 30% 的电能被内阻消耗转化为热量,而非驱动车辆

3. 电池管理系统 (BMS) 的 "自我保护"

为防止电池在低温下过度放电造成永久性损伤,BMS 会主动限制:

最大放电电流,降低输出功率

充电功率,延长充电时间

4. 其他因素 "雪上加霜"

冬季空调制热消耗大量电能,占总能耗 20-30%

低温使轮胎变硬,抓地力下降,影响动力传递效率

电机在低温下铜线圈电阻增加,能量损耗上升约 15%

三、电池类型差异:怕冷程度各不相同

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低温耐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三元锂电池的低温表现相对较好,在 0℃环境下容量保持率可达 80%-85%,即便温度降至 - 10℃,仍能维持 60%-70% 的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的怕冷属性更为突出,0℃时容量保持率仅 60%-70%,-10℃时进一步下滑至 40%-55%,极端低温下容易出现续航 "腰斩" 的情况;改进型刀片电池的低温性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0℃和 - 10℃时的容量保持率分别约为 80% 和 70%,较传统磷酸铁锂电池有显著提升。

四、解决方案:科技与技巧双管齐下

1. 购车时的前瞻性选择

优先考虑配备热泵空调系统的车型,比传统 PTC 加热省电 30-50%

选择具备电池预热功能的车型,可在充电或行驶前提升电池温度

北方极寒地区可考虑插电混动车型,减少纯电模式依赖

2. 冬季用车实用技巧

充电策略:

避免露天低温充电,尽量在室内或地下车库进行

刚用完车立即充电 (电池有余温),效率提升 20%+

优先使用慢充,减少快充对低温电池的损伤

驾驶习惯:

启动后低速慢行 3-5 分钟,让电池和电机预热

避免急加速、急刹车,保持匀速行驶,能耗降低 15-20%

合理控制车速 (高速电耗显著增加),建议市区 60-80km/h,高速 100km/h 以内

其他贴士:

保持轮胎气压正常 (每降 50kPa 续航减少 8%)

空调温度设置在 20-22℃,不要过高,风量适中

长时间停放前,将电池电量保持在 40-60%,避免满电或低电量长期存放

新能源汽车冬季动力不足确实是真实存在的现象,主要源于电池低温性能下降和能量管理系统的自我保护机制。不过随着技术进步,2025 年新款车型 (尤其 20 万以上) 在 - 20℃环境下续航保持率普遍超 70%,已大幅缓解 "冬季焦虑"。

关键建议:购车时关注电池预热和热泵系统;冬季使用时注重充电时机和驾驶习惯。通过科技配置与良好用车习惯,完全可以将冬季性能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享受电动车的便捷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