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吉林油田碳封存全国居首,引领能源绿色转型新篇章

中国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推进。在这一深刻变革的浪潮中,传统能源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方关

中国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速推进。在这一深刻变革的浪潮中,传统能源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吉林油田以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坚实的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走在了全国前列。

01、创新驱动,“捕碳”变“驱油”的双赢实践

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并重新注入地下,这听起来如同科幻场景。但在吉林油田,这项技术已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化实践。通过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不仅实现了温室气体的永久封存,还能有效驱替出传统方式难以开采的原油。

面对区域内普遍存在的“低渗、低孔、低产”油藏地质难题,吉林油田的技术团队通过长期攻关,成功打造出适配性极强的“吉油模式”。这一创新的技术体系,涵盖了二氧化碳混相驱替、防腐防气窜等多个核心环节,实现了“一手埋碳,一手挤油”的良性循环。

实践证明,应用CCUS技术后,油田的采收率能比传统水驱方式提高约25个百分点。这不仅盘活了老油田的存量资源,更相当于发现了一个新的“地下油田”,极大地增强了能源自给自足的能力。截至目前,吉林油田已累计埋存二氧化碳近400万吨,这一数字位居全国首位。

依托于此,吉林油田建成了亚洲最大、国内首个全产业链的CCUS国家级示范工程。其成熟的技术体系不仅在国内多个油田得到推广应用,甚至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02、织链成网,构建跨区域碳循环经济动脉

如果说单个的CCUS项目是散落的珍珠,那么构建起高效的运输网络,才能将这些珍珠串联成价值连城的项链。为打通CCUS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吉林油田正全力推动一项战略性工程的建设。

这项工程便是连接吉林石化与吉林油田的二氧化碳长输管道。该管道设计总长近400公里,横跨吉林省内多个市县,是目前国内规划建设中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输送管道。

管道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碳来源稳定性和运输成本的瓶颈问题。它将上游石化企业捕集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直接输送至下游油田进行驱油和封存,形成一个闭环高效的碳产业链条。

项目于2025年4月正式启动建设,预计建成后,每年可输送超过40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助力油田增产原油超百万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这条管道将成为区域性的主干碳网,为未来更多碳排放企业的接入提供可能,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业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

03、融合发展,迈向“零碳油田”的绿色愿景

吉林油田的绿色转型蓝图,并未局限于CCUS这一单一领域。而是确立了“油气+新能源+碳技术”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发展战略,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生产结构。

在新能源领域,吉林油田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风光资源,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项目。截至2025年10月,其绿色发电量已累计突破2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替代率稳步提升。这些绿电被就近用于油田生产,显著降低了运营过程中的碳足迹。

更具开创性的是“零碳油田”示范区的建设。在这些区域,通过风光发电、地热利用和储能技术的综合应用,完全替代了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耗。生产出的每一桶原油,其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均为零,甚至通过CCUS技术的叠加实现负碳生产,成为油田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圆满收官,吉林油田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巨大潜力。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联网,再到多能融合,其探索的每一步都坚实而有力。面向未来,“千万吨注碳、千公里碳网、亿吨级碳库”的宏伟目标,正指引着吉林油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