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迟,压根不是技术卡了壳,而是海军在借着这艘船“打

福建舰不会再有第二艘,交付一再推迟,压根不是技术卡了壳,而是海军在借着这艘船“打磨”下一代航母的标准答案,这种操作在咱们海军的装备发展里早有先例。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9月25日国防部发言人说的很清楚,福建舰的试验训练按计划推进,“期盼的那一天近在咫尺”,要是真卡了壳,官方肯定不会这么笃定。 而且央视10月13日报道,歼-15T、歼-35、空警-600三型舰载机都完成了弹射起降,这可是实打实的战斗验证。 公开的弹射视频里,地勤穿的是冬装,海水浑浊得像渤海,船用时钟显示是3月19日,也就是说电磁弹射早在春冬季节就成了,只是瞒了世界半年才官宣。 直新闻说得透彻,官方用“训练”而非“试验”这个词,本身就说明技术早达实战标准,延迟公开是在做充分验证,不是解决故障。 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电磁弹射还天天出故障,咱们常规动力已经搞成这水平,哪来的“卡壳”? 这操作早有先例,辽宁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年买这艘“瓦良格”号,谁都知道是来当“训练舰”的,2012年服役后,光是舰载机起降就练了整整3年,培养出第一批航母舰员和飞行员,还摸透了甲板调度、编队协同的门道。 正因为有辽宁舰蹚路,山东舰2019年服役后一年就形成战斗力,舰载机出动效率比辽宁舰提升40%,这就是“试验舰”的价值。 再看驱逐舰,052B只造了2艘,用来验证燃气轮机和区域防空系统,然后才有052C的相控阵雷达突破,最后到052D批量造了40多艘,福建舰就是航母版的“052B”,专门用来啃最硬的骨头。 这骨头就硬在全球独一份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组合,电磁弹射是电老虎,美国福特级靠192兆瓦核动力才敢用,咱们福建舰用常规动力扛下来,这技术本身就得反复磨。 3月渤海试弹射时,水温零下到五度,7-8级大风,这种极端环境下的电力稳定性测试,比实验室数据值钱百倍。 要是急着交付,这些极端工况的隐患没排除,到了南海高温高湿环境下出问题怎么办,海军最懂“欲速则不达”,当年054A护卫舰试航时,光反潜声呐就泡了半年海水,就为测防锈和稳定性,现在对航母这种国之重器,只会更谨慎。 福建舰要打磨的“标准答案”,就藏在每一次试验里,现在它已经形成全甲板作业能力,三型舰载机的弹射顺序、加油补弹的周转时间都摸透了,空警-600的雷达探测范围能覆盖500公里,搭配歼-35隐身战机,这套攻防体系就是下一代航母的标配。 更关键的是电力系统,福特级弹射一次耗电4兆瓦,咱们通过上千次测试,把单次能耗压到3.2兆瓦,还解决了弹射间隔的电力波动问题,这些数据直接能抄到核动力航母上。 还有舱室布局,福建舰的弹药库和燃油舱做了优化,抗打击能力比山东舰强3倍,这些改进细节,都是下一代航母的“设计蓝本”。 之所以说不会有第二艘,因为试验目的达到了就够了,辽宁舰验证“能不能用”,山东舰验证“能不能造”,福建舰验证“能不能强”,接下来该造的是“核动力+电磁弹射+更大吨位”的终极版本。 国防部说“逐步展开后续试验”,这话的潜台词是还在攒数据,弹射故障率要压到万分之一以下,全舰电力负荷要适配核反应堆,这些都得靠福建舰跑完最后一程。 美国当年造“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也是只造了一艘试验舰,后来才批量造尼米兹级,咱们的思路比他们更清晰,不会浪费钱造重复的过渡型号。 外界看不懂的“推迟交付”,其实是精准的时间管控,9月美国众议院代表团访华时曝光弹射消息,既是心理震慑,也是技术亮剑;10月形成全甲板能力,刚好为国庆献礼,更给下一代航母的建造团队送来了“说明书”。 这种“藏一手、磨一手、备一手”的节奏,比盲目赶工期高明多了。 当年山东舰要是没等辽宁舰的训练数据,可能现在还在调试甲板流程;现在福建舰多磨半年,下一代核动力航母说不定能提前两年服役。 所以说福建舰是艘“功勋试验舰”,不是“量产主力舰”,它的使命不是立马奔赴远洋,而是把电磁弹射的可靠性、舰载机的协同性、全舰的兼容性全试明白,给后面的“标准答案”打满分。 等下一代核动力航母下水时,人们会发现,那些流畅的甲板作业、稳定的弹射系统、强大的攻防配置,全是福建舰用一次次推迟、一遍遍测试攒出来的家底。 海军的“小步快跑”从不是慢,是每一步都踩在实地上,这种稳扎稳打的劲头,比造十艘过渡型航母都管用,这才是大国海军的真正智慧。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