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的这么快,“是我在给大陆赏饭

富士康“赌输”了!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制裁”会来的这么快,“是我在给大陆赏饭吃”。郭台铭这句曾经狂傲的言论,想想都觉得打脸。 要论起家的底子,他早年在台湾根本算不上什么 “大佬”,1974 年靠着借的几十万新台币创办鸿海,做塑料零件起家,说白了就是靠当时台湾的廉价劳动力接订单,工人工资压得低,才勉强赚了第一桶金。 可到了 80 年代末,台湾工人早就不满足于这点微薄收入,纷纷要求涨薪,郭台铭的代工厂本就利润薄,这下直接陷入困境,订单接得住却没人干活,差点把厂子熬黄了。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大陆正憋着一股劲搞制造业,到处敞开大门欢迎投资,简直是给走投无路的郭台铭递了根救命稻草。 当时的大陆不仅工人工资便宜,同一工种的薪资还不到台湾的五分之一,更有实打实的政策红利:深圳宝安的厂房低价出让,税收减免能省掉一大笔成本,连审批流程都开了绿色通道。 郭台铭眼睛一亮,立马带着全部身家扑了过来,1988 年在深圳建了第一家富士康工厂,没过几年龙华园区拔地而起,4 个月就建成投产,30 万员工挤在这个 “城中城” 里,连消防队、医院都配齐了,这速度和配套,在当时的其他地方根本想都不敢想。 靠着大陆的土壤,富士康才算真正长成了 “代工巨头”。郑州厂区建成后,直接承担了全球 50% 的苹果手机生产任务,当地出口额的 82.5% 都来自富士康;深圳作为全国出口第一城,富士康一家就贡献了 68% 的份额,山西、四川的出口更是被它撑起半壁江山。 巅峰时期,富士康在大陆的营收占比超过七成,上百万员工靠着这份工作糊口,周边的零部件、运输企业跟着喝汤,说句 “大陆喂大了富士康” 一点不夸张。 可钱赚多了,郭台铭倒飘了,2023 年居然公开说自己在 “给大陆赏饭吃”,仿佛忘了当年是谁给他续的命。 这份狂妄让他真以为自己离了大陆也行,从 2019 年开始一门心思要往外跑,跟着苹果搞 “供应链多元化”,先是盯上了美国。 2017 年他拍着胸脯说要砸 100 亿美元在威斯康星州建面板厂,特朗普都亲自去奠基,夸这是 “世界第八大奇迹”,美国政府还许诺了 40 亿美元补贴。 结果呢?当地根本没有面板产业基础,原材料 80% 要从墨西哥运,美国工人一小时工资 37 美元,是越南的 12 倍,还招不到足够的技术工人。 最后计划全泡汤,实际只花了 6.72 亿美元,承诺的 1.3 万个岗位只兑现 1454 个,厂房荒了一大片,最后干脆改成生产咖啡自动售货机,补贴也被州政府拒发,这波操作简直把 “水土不服” 演成了笑话。 美国碰壁后,他又把宝押在印度,号称要转移 3000 亿产能,建 iPhone 生产线。可印度的工厂更不靠谱,电力说停就停,工人效率低不说,技术更是跟不上。 富士康在印度造苹果手机,良品率最高才八成,等把派过去的 300 多个大陆工程师召回来,良品率直接掉到七成五。 说好的补贴迟迟不到位,生产线动不动停工,所谓的 “产能转移” 成了镜花水月,砸进去的钱连个响都没听见。 就在郭台铭在海外折腾的时候,大陆市场早不是当年只靠廉价劳动力的模样,立讯精密这些后起之秀趁机崛起,2024 年净利润都涨到 133 亿,直逼富士康的下滑业绩。 更打脸的是,富士康的命脉还攥在大陆手里,苹果 92 家供应商里八成以上还在中国设厂,全球出货主力依旧是郑州厂区,2025 年郑州招工返费涨到 9800 元,还是有大把人排队,这可不是 “赏饭” 能换来的底气。 折腾一圈下来,郭台铭总算醒了,2024 年乖乖回郑州投 10 亿建总部大楼,还注册了新能源公司,在各地加建 AI 服务器生产线。当年喊着 “赏饭” 的嚣张气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回头抱大陆大腿的务实。 说到底,不是他给大陆赏饭吃,是大陆给了他起死回生的机会,如今他赌错了方向,只能回头认栽,这波操作也算把 “忘本” 和 “打脸” 演得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