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姚班天才”坐镇,国产汽车巨头的智驾豪赌

一家国产汽车主机厂和一位AI明星创业者,为新故事找了个新舞台。

10月16日,千里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的申请,用一份近700页的招股书向市场宣告其从落寞车厂战略转型的AI之旅。

千里科技就是曾经的力帆汽车,今年2月将公司名称更名为“千里科技”,而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AI独角兽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印奇的加入。

在递表港交所前的一段时间里,千里科技在智驾领域非常活跃,吉利汽车智驾团队的并入,奔驰13.42亿元入股,以及在智驾尚未产生收入时声称全球智驾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

千里科技正处于战略转型阶段,其透过整合技术及产业资源,将AI技术融入业务营运,形成了包括制造、AI能力以及软件及硬件研发的全栈式、以模型为中心的AI+Mobility能力,而AI+Mobility则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与Robotaxi。

千里科技像“老树接新芽”,但一次多方组团的计划,背后恰如一场豪赌。即便有印奇掌舵,但千里科技也很难摆脱吉利系的色彩,这对于一家致力于做全球智驾Tier1的供应商来说是一道极难摆脱的“独立性”挑战。

但无论是吉利,还是印奇,都把港交所当做新舞台,吉利将智驾业务押在印奇身上,而印奇也将自己的AI事业与IPO理想,倾注在千里科技。

落寞车厂的“AI”之旅

在中国智驾发展的赛道上,千里科技的出现有些突然。

论溯源,千里科技的本体是1992年成立的摩托车厂商力帆,但当前,千里科技的灵魂却与AI有着非常强的关联。

2024年7月,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汽车、旷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依托重庆制造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结合旷视科技在AI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吉利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优势,共同建设智行开放平台,构建“AI+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后来,这一项目就落在了力帆身上。

而当时的力帆还没有从落寞中走出来,吉利的几剂强心针并没有让力帆焕发新生。

在新战略下,力帆进行了股权调整。印奇通过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受让吉利所持有的力帆科技第二大股东江河汇的部分股权,作价24.3亿元。在如今的股权结构中,印奇参与的江河顺遂持股19.91%。同年11月,印奇接替“吉利系”的周宗成,出任董事长。

印奇入股后,便着手推动力帆的“AI之旅”。先是在今年2月,力帆科技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名称由“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名称上与过往进行切割。随后,印奇对管理层进行改革,聘请投行名将鲍毅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并且将前旷视高级副总裁招入麾下。

在新业务上,印奇带着核心团队为千里科技设定了AI+Mobility的方向。在千里科技招股书上,千里科技认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与Robotaxi是AI+Mobility的核心领域,因为这些解决方案精准聚焦了AI在现代交通领域中能够发挥最大功能价值、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的关键场景。因此,千里科技在AI转型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便是构建一套全面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组合;随后逐步将解决方案范围拓展至智能座舱与Robotaxi领域。

2025年3月,吉利联合星纪魅族、阶跃星辰、千里科技,发布了统一的智能化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浩瀚”,这一次的公开亮相,印奇的新事业才让更多人知道。

与此同时,作为千里科技背后最大的产业支持方吉利,也早早开始了资源整合规划。

今年8月,吉利集团宣布将旗下极氪智驾团队、吉利研究院智驾团队,以及旷视旗下的迈驰智行整体并入新公司千里智驾。10月份,千里智驾并表千里科技。

对于千里科技的投入,也透露着吉利的战略规划。在递表港交所前,千里科技举办了品牌发布会。值得注意的是,李书福也来了,发布会上李书福对印奇说,“这是属于你的时代”。李书福谈起了和印奇的相识时表示:“我当时在全国寻找聪明人,偶然有一次见到印奇,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吉利将智驾业务全部押注在千里科技,也能看出当前车企在智驾业务上的新布局——在自研与第三方之间的折中路线。

智驾红海,千里科技Tier1之路面临挑战

千里科技可以看作是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成长的创业公司。

据千里科技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6.27亿元、66.98亿元、69.64亿元及41.49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1.70亿元、-2.62亿元、-3.29亿元及-1.16亿元。

在当前的营收体系中,基本来自汽车和摩托车业务,所谓的新业务还未产生收入。据悉,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来自汽车和摩托车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0.4%、85.5%、90.7%及93.4%。

不过,千里科技的新业务也有进展。据悉,千里浩瀚作为吉利系自研的统一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原本在吉利智驾自研团队产出的方案已经应用,覆盖了吉利汽车集团不同品牌、不同价位的车型。此外,智能座舱战略已经公开,Robotaxi解決方案也已经提上日程。

有了印奇和吉利作为靠山,千里科技发新芽所需的“养料”或许也不会那么吃力了。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研发费用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分别为0.9亿元、2.1亿元、4.1亿元及2.9亿元。

千里科技在风险提示中表示,随着公司持续推进解决方案及技术,公司研发费用预期将维持在较高水平。然而,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可能无法产生预期回报。公司需要在创造收益前投入大量的研究、工程及财务资源,这可能增加其营运预测的不确定性,并使其面临更高的业务风险。

而千里科技想要做智驾Tier1的风险,还来自于其“独立性”。

吉利与千里科技是毫无疑问的关联方。

在股权结构上,吉利参股的满江红基金持股29.85%,为控股股东,印奇参与的江河汇持股19.91%,力帆方面持股13.68%。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来自吉利集团的收入分别为34.23亿元、22.49亿元、21.44亿元及13.78亿元,分别占千里科技收入的39.7%、33.6%、30.8%及33.2%。

此外,据千里科技招股书,吉利及其联属人士是千里科技最大供应商及最大客户,千里科技主要从吉利系采购整车、整车成套件及汽车零部件,并向吉利的若干联营企业销售车辆。而千里科技预期将向吉利集团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如今的千里科技展现的是多方共存的股权特点,尽管印奇掌舵,但吉利系高管也坐在关键位置,吉利系的底色仍然存在。但当前的智驾市场中,车企自研与独立第三方的关系微妙,这也对想成为独立Tier1的千里科技造成一定阻力。

尤其是当前的智驾市场一片红海,头部厂商竞价抢占份额,二线厂商被迫出海寻求机遇。千里科技尽管通过印奇掌舵和奔驰入股来稀释吉利的成分,但其他主机厂未来是否会买账呢?

截至2025年8月31日,千里科技账面上流动资产为87.39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7.77亿元。

此次赴港上市,千里科技募资来支持战略转型,将分别用于技术研发投入,人才引进,资源整合,国内外营销和服务网络建设等。

截至今日收盘,千里科技A股市值512亿,今年以来的股价区间涨幅为48.1%。可见在资本市场上,千里科技的新AI故事已经得到了支持,但这场新叙事能否支撑得住吉利、印奇以及力帆的新期待呢?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7
用户10xxx77 1
2025-10-24 20:50
都是骗子,骗取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