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中国车企展现强劲增长韧性

2025年临近收官,全球汽车产业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三季度财报显示,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在电动化与智

2025年临近收官,全球汽车产业进入阶段性调整期。三季度财报显示,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呈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在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节点,这种分化不仅反映了短期市场波动,更揭示了产业深层变革趋势。

销量格局:中国品牌全球市占率持续提升

销量数据显示,传统外资集团长期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明显承压。除丰田、大众、现代汽车等少数企业维持低速增长外,Stellantis、本田、梅赛德斯-奔驰等品牌全球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反观中国主流车企,前三季度普遍实现两位数以上销量增长,在汽车市场中抢占先机。其中,比亚迪DM-i 5.0技术平台推动全系产品迭代,9月单月销量突破41万辆,前三季度累计326.2万辆的成绩使其首度跻身全球五强,与第四名福特汽车差距收窄至5万辆,吉利控股、奇瑞集团、小鹏汽车等同样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品牌通过加速新能源产品迭代与海外市场拓展,正系统性改写全球销量排名。

营收表现:增长动能显著分化

营收表现分化趋势更为显著。比亚迪、吉利控股、奇瑞控股等中国头部车企1-9月营收增速均达两位数,而海外车企营收增速普遍低于5%,斯特兰蒂斯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特斯拉更出现营收负增长。

在盈利能力方面,受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及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双重影响,海外车企净利润普遍承压,奔驰、大众、本田利润同比降幅超50%,全球利润冠军丰田亦出现16%的利润下滑。反观国内头部企业,比亚迪、奇瑞前三季度净利润均突破百亿元,展现更强的盈利韧性。

研发投入: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关键

业绩分化的底层逻辑在于智能电动化转型期的技术卡位。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成为了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的汽车制造商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获得了技术上的先发优势。

三季报数据显示,国内头部车企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增速普遍高于国际同行,比亚迪研发投入达437亿元,同比增长31%。而海外车企受全球业绩压力影响,大众、宝马研发费用分别出现9%和15%的同比下降。

当前正处于国际汽车巨头"大象转身"的转型阵痛期,这为中国品牌打破传统市场格局提供了战略窗口期。未来,中国车企需把握时间窗口,在核心技术研发、产品矩阵完善、全球供应链布局等方面持续突破,方能真正赢得全球汽车产业竞争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