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宁死不向中国市场低头!”六年前,日本铃木汽车高调放话,摆出一副誓不妥协的姿态,

“宁死不向中国市场低头!”六年前,日本铃木汽车高调放话,摆出一副誓不妥协的姿态,可转头就以1元人民币的象征性价格,将长安铃木50%的股权近乎白送给长安汽车,草草结束了在华30余年的征程,狼狈退出中国市场。当年这句硬气的宣言,曾引发无数热议,如今六年过去,这位曾经的“小车王者”,日子过得究竟怎么样了? 谁能想到,退出中国前的铃木,也曾是中国车市的“国民品牌”。上世纪90年代,铃木奥拓横空出世,凭借省油耐用、价格亲民的优势,圆了无数中国人的汽车梦。那时街头巷尾跑的都是奥拓,QQ空间抢车位游戏里的入门车型是它,不少家庭创业代步的首选也是它,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后来的北斗星更厉害,连续6年霸占微型车销量榜首,累计卖出72万辆,成都街头的出租车里,一半以上都是铃木车型,足以见得当年的火爆程度。可这份辉煌,终究没能扛住市场的浪潮。 铃木的退场,与其说是“不低头”,不如说是固执己见后的必然。中国车市早已不是“有车开就满足”的年代,消费者开始追求大空间、高配置、智能互联,SUV和新能源车成为市场主流,可铃木却抱着“小车专家”的执念不放,产品线单一到近乎僵化。当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推出带智能大屏、语音控制的车型时,铃木的新车还在沿用老旧的蓝牙音响;当长安提出注资研发新能源车型时,日方却以“中国风险太大”拒绝,硬生生错失转型机遇 。反观丰田、本田,不仅快速布局SUV矩阵,还联合中国企业深耕新能源,一进一退间,差距早已天差地别。身边老司机常念叨:“铃木车是耐用,但总跟不上时代,换车时真没理由再选它。” 退出中国后,铃木将重心押注印度市场,一度靠低价小型车尝到甜头,奥拓车型连续19年销量第一 。可这份风光没能持久,2025年数据显示,铃木全球销量同比下滑4.6%,印度市场更是暴跌13.3%,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隐患彻底暴露。更致命的是新能源转型的严重滞后,直到2025年才推出首款电动车eVITARA,续航仅200公里,连日常通勤都难以满足,比起中国车企动辄500公里以上的续航,简直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如今的铃木,虽仍能靠摩托车、小型车维持基本盘,但在全球汽车电动化的浪潮中,早已沦为边缘玩家。 而中国市场早已物是人非,长安收购铃木股权后,将工厂改造升级,产能充分利用,而铃木留下的品牌印记,只剩二手市场上贬值严重的车型——2015年的铃木启悦,当年售价9万多,如今仅值2万左右 。偶尔有平行进口的吉姆尼在售,价格炒到30万,虽有情怀党买单,却再也掀不起当年的市场风浪。铃木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真相:市场从不会为固执买单,尊重本土需求、顺应时代趋势,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王道。所谓“宁死不低头”,终究成了自我设限的笑话,固执不是匠心,僵化终将被淘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