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拥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

我们对付中国,不是去和它打仗!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说,中国拥有庞大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以及数量不明确的导弹和核武器,现在如果与它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已经没有取胜的把握。     这是美国高层对现实的认清。过去,美国在遇到战略对手时,常会用军事施压来解决问题,但在面对今天的中国时,这条老路已经走不通。   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让中国的陆海空力量全面提升,火箭军的战略威慑能力覆盖全球,任何贸然的军事行动都可能导致双输,没有真正的胜者,正是因为这一认知,美国才在近年把博弈的重心转向经济和科技,试图用另一种方式牵制中国。     2018年以来,美国连续加征涵盖数千亿美元商品的关税,将超过一千五百家中国企业列入限制名单,包括禁止向华为等公司出口先进芯片和核心设备。   同一时间,美国还在拼凑所谓“芯片四方联盟”、“印太经济框架”,拉拢盟友对中国的科技和市场进行围堵,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限制中国高端制造的上升通道,拖慢发展节奏。     但这些手段并没有起到理想效果。相反,这种压力反而加速了中国的技术突破,国产28纳米芯片实现量产,长江存储攻克NAND闪存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中国拿下全球过半甚至绝对多数的市场。   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中国还不断拓展合作空间——深化“一带一路”,加强与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的经贸联系,到2024年,与这些地区的贸易额占总外贸的比重已经超过一半,有效缓冲了美国制裁带来的冲击。     美国之所以执着于经济战,本质是它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中国不仅有庞大的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还建立了“自主创新+开放合作”的双驱动模式。   这种模式让发展动力更稳,也让外部压力难以切断中国的前进道路,换句话说,美国的企图本来就不现实,全球化时代大国深度绑定,切割并不可能。     回到军事领域,美国做出的“不打仗”选择并非出于善意,而是出于对结局的理性判断,中国陆军现役规模庞大,装备现代化,海军总吨位世界第二,航母和万吨驱逐舰都已形成体系化战力,火箭军的洲际导弹和反舰导弹直接改变了亚太的力量平衡。   加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使中国核力量的威慑更具稳定性,这一切让美国清楚,硬碰硬只会付出无法承受的代价。     在这种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竞争更多体现在经济、科技和外交布局上,然而,单方面的围堵只会促使对方变得更强,技术封锁没有阻止中国的进步,反而让中国在核心领域步伐更快,产业链更稳,市场更广。   与此同时,美国的封锁做法也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伤害的不只是中国,还有它自己及其盟友。     今天的大国关系,需要摆脱冷战思维,更多依赖合作与协调,世界经济的复苏、气候变化、公共安全,这些全球性议题,都离不开中美这样的关键力量协同解决。对抗只能让问题复杂化,互利共赢才符合各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