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亿化为乌有,郭台铭和富士康没想到国产崛起得竟然这么快。 2017年,郭台铭在白宫意气风发,宣布砸100亿美元(约675亿元人民币)在威斯康星州建10.5代面板厂,号称要带美国重返制造业巅峰。 那会儿他手里攥着威斯康星州政府给的40亿美元补贴大礼包,里面既有28.5亿的税收减免,还有7.64亿的基建拨款,连特朗普都把这个项目吹成“世界第八大奇迹”,没人怀疑这场豪赌能成。 郭台铭大概没算过,美国工人时薪高达37美元,这可是中国智能工厂机械臂运行成本的几十倍,更没料到80%的原材料得从墨西哥进口,光物流成本就把面板单价抬得没了竞争力。 可项目落地刚半年,就彻底露了怯。《华尔街日报》2018年底爆料,富士康在当地压根招不到足够的工程师,没办法只能想着从中国调人来救急。 当初承诺的1.3万个工作岗位,第一年实际到岗的才178人,第二年也只涨到582人,连协议要求的零头都没凑够,威斯康星州政府两次直接驳回了他们的补贴申请。 工厂规模也跟着一路缩水,从最先进的10.5代线降到8.5代线,再砍到6代线,最后干脆不提面板代次,转产起了低端产品。 到2021年,富士康不得不认怂,宣布投资额缩减84%,从100亿降到15.73亿,就业岗位也只剩1454个,原本吹下的“制造业巅峰”牛皮,彻底成了笑话。 就在富士康美国项目磕磕绊绊的时候,中国的面板产业却在背地里悄悄加速跑。2017年郭台铭在白宫高调官宣投资时,中国大陆已经首次成为全球高世代LCD产能最大的地区,大尺寸LCD面板的占比直接冲到了34.3%。 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那会儿已经从2015年的全球第四、第六,爬到了第二和第五的位置,而且还在一个劲扩产。 韩国显示产业协会的数据清清楚楚地显示,韩国面板的全球份额从2016年的41.1%一路下滑,2020年直接跌到30%以下,三星和LG Display只能接连关闭本土的LCD生产线,LG甚至直白地说“中国企业一个劲增产,把市场行情搞坏了,根本没法盈利”。 中国厂商的崛起可不光是靠堆产能,更靠的是完整的产业链撑着。面板生产需要的玻璃基板、液晶材料这些关键部件,国内早就形成了完整的配套产业集群。 东旭光电2017年底就有了四大生产基地,稳稳坐着国内第一、全球第四的玻璃基板供应商宝座,直接给京东方、华星光电供货,省掉了跨国采购的麻烦和额外花费。 这种产业链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让韩企根本扛不住,连新韩证券的分析师都坦言,三星退出LCD市场,就是在和中国企业的竞争中彻底输了。 2020年成了真正的转折点,三星直接宣布年底关停所有LCD产能,LG也停掉了韩国本土的电视面板生产。 中国厂商立马趁机接棒,2020年2月,中国大陆面板厂商在LCDTV市场的份额已经逼近六成,华星光电单月出货面积居然超过了京东方,直接登顶全球第一。 到2025年,国内厂商在全球LCD面板供应的份额预计能达到72.7%,大尺寸液晶显屏更是拿下90%以上的市场,京东方和TCL华星光电稳稳霸占着全球前两名的位置。 更讽刺的是,当富士康美国工厂还在为招工和物流的事儿愁眉苦脸时,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捡漏韩企留下的技术遗产。 2023年三星把数千项LCD专利转让给了华星光电,2025年TCL科技完成了对LGD广州8.5代线的收购,这些操作让国内面板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威斯康星州那3000英亩的土地,现在只剩齐腰深的野草,还有几栋孤零零杵在那儿的厂房,政府砸进去的3亿基建款,只换来了一条通向荒地的柏油路,还有给寥寥几台机器供电的高压电线。 郭台铭当初大概觉得,靠着美国的补贴和自己的制造经验,就能轻松抢占高端市场,却没看清中国制造业早就不是单纯堆产能那么简单。 从京东方连续多年亏损后终于实现盈利,到华星光电撑起TCL集团一半的净利润,国内企业用了十几年时间,硬生生熬出了技术和成本优势,还熬出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 当威斯康星的厂房里野草长到齐腰深,郭台铭大概才真正明白,他赌输的不只是美国市场,更是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崛起的速度。675亿打了水漂,最后成了国产崛起最真实、最鲜活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