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家用选车怎么挑?均衡设计的零跑B01或许是个好选择

前阵子帮同事看家用车,她的纠结特别有代表性:全家五口人出门,后排坐三个人总怕挤;平时上下班单程 20 公里,油费每月下来

前阵子帮同事看家用车,她的纠结特别有代表性:全家五口人出门,后排坐三个人总怕挤;平时上下班单程 20 公里,油费每月下来不便宜,换电车又担心续航;老公刚拿驾照半年,想有辅助开车的功能帮着盯路况,可预算就 10 万出头,看了好几款车,不是空间够了续航差,就是辅助功能看着全、实际用着别扭,还得避开那些光靠品牌卖高价的车型,选得人头疼。

后来在 4S 店看到零跑 B01,销售说有低能耗、大空间和多传感器辅助配置,同事抱着 “先试试再说” 的心态,借了试驾车开了三天,没盯着参数表看,就从接孩子放学、周末去超市采购、带老人去医院这些日常场景出发,慢慢琢磨它到底适不适合自家情况。

零跑 B01 宣传座舱得房率 86%,实际坐下来空间确实挺规整。同事老公 180 厘米,调好前排驾驶座,头顶还能剩一拳空隙;前排不动挪到后排,腿前面能多出来两拳多距离,头上方也有四指左右,上次同事爸妈来,后排坐了三个成年人,中间的老人说 “肩膀不挤,就是扶手有点矮”。后排地板是平的,不用像有的车那样,中间乘客得把腿往两边蜷,老人坐了一个多小时,没说腿麻。

后排靠背 28 度的角度,同事说 “坐上去不用特意绷着背”,她坐后排看孩子作业,半小时下来腰不酸。之前试的一款车,靠背太直像坐硬板凳,另一款又太斜,得使劲往后靠才舒服,这款的角度算是 “不用刻意适应” 的类型。

全车有 26 个储物格,随手放东西还算方便:车门板上的格子能塞下大号保温杯,就是开口有点窄,每次放进去得对准;中控台下的储物格刚好能放下手机,还能无线充电,就是充电时手机会有点热;副驾前面的手套箱是翻盖式的,8.5 升容量,装 14 英寸笔记本电脑没问题,平时放孩子的绘本和随车文件,就是开关时会有轻微的 “咔嗒” 声。

后备箱常规能装 460 升东西,上次同事装了婴儿车、两个 20 寸行李箱和一袋米面,空间还剩不少;后排座椅能按 40:60 比例放倒,就是放倒时得先把坐垫往前掰,第一次操作没找到诀窍,折腾了两分钟;底下有 70 升下沉空间,放了折叠帐篷和洗车工具,不占日常用的地方,就是空间有点深,拿靠里面的东西得弯腰。后排有杯架和 USB 接口,孩子坐后面喝牛奶、给平板充电不用来回跑,就是 USB 接口在扶手侧面,线太长会垂下来碰到腿。

座椅是仿皮材质,摸着手感软,就是冬天刚上车时会有点凉;主驾和副驾能电动调位置,还带加热功能,冬天开三档加热,大概两分钟就能暖过来;主驾有通风功能,夏天开二档,后背不会闷汗,就是风噪有点明显,得把音乐声调大一点才能盖住。

竹炭健康座椅说是过了 OEKO-TEX100 母婴级认证,同事提车时特意闻了闻,没什么明显异味,之前坐有的车,新车味得散三个月才敢让孩子坐;蜂窝状小孔说是能吸甲醛,同事没专业仪器测,就是梅雨季时,车里没那么闷黏,不像以前的车,开空调还觉得潮乎乎的;干燥的冬天,也没出现 “皮肤贴在座椅上会静电” 的情况,老人说 “坐久了不觉得口干”。

14.6 英寸中控屏是 2.5K 超清的,显示很清楚,就是反光有点明显,大太阳天得把遮阳帘拉上才能看清;Leapmotor OS 4.0 Plus 系统能多指飞屏、智慧分屏,早上开车界面亮堂,晚上自动换暗色调,就是切换分屏时偶尔会卡顿一下;里面装的高通 8295 芯片,点开导航、切音乐基本没延迟,就是打开地图时,加载路况得等两秒。

语音控制试了好几次,不用每次喊唤醒词,这点挺方便;能认粤语、四川话,同事婆婆说四川话调空调,十次有八次能识别对,剩下两次得说慢一点;能同时执行多个指令,比如 “开空调 24 度,导航到附近超市”,就是指令太长时,中间不能停顿,一停就得重新说;在地库没信号时,离线语音也能用,调空调、开天窗没问题,就是不能导航到新地方。

车机系统能分主驾和副驾唤醒,主驾说 “开我的座椅加热”,就只有主驾座椅启动,不会影响副驾,这点挺贴心;把家人手机绑定后,能无感切换账号,谁带手机上车,蓝牙在 1 米内就能自动登录,同步导航收藏和音乐会员,就是第一次绑定得输验证码,老人操作起来有点麻烦;座椅位置也能同步,同事换老公开车,不用重新调座椅,就是偶尔会出现 “位置偏差一厘米” 的情况,得手动微调一下。

副驾前面有 6 个 “魔术拓展坞”,能装折叠桌板、手机支架,同事装了小桌板,孩子在安全座椅上能画画、吃零食,就是桌板有点薄,放保温杯时得小心,不然会晃;偶尔临时处理工作,放笔记本电脑当 “移动办公桌”,就是高度有点低,得弯腰才能看清屏幕;拓展坞能承重 5 公斤,放了孩子的书包和零食袋,没出现晃动,就是拆卸时得拧螺丝,有点费手。

时光引擎氛围灯和空调出风口镀铬装饰融在一起,能跟着音乐变颜色,也能跟着车速调亮度,晚上开车时,柔和的灯光不会晃眼,就是颜色选项太少,只有六种颜色能选;空调出风口能 360 度调节,调好风向不会自己动,就是阻尼有点大,孩子力气小,调风向得大人帮忙。

电驱系统 93.5% 工作效率,同事上下班来回 40 公里,表显掉电大概 45 公里,差得不算多;550 激光雷达版装的是 56.2 千瓦时磷酸铁锂电池,CLTC 续航 550 公里,秋天不开空调,能跑 520 公里左右;冬天开空调、座椅加热,大概能跑 480 公里,比预期少了 70 公里,得每周充一次电;偶尔跑外地,快充从 30% 充到 80% 要 20 分钟,就是充电时电池会有点发热,销售说 “属于正常现象”;慢充适合晚上在家充,6 小时能充满,用谷电每度电 0.38 元,比加油便宜多了。

热管理系统说是 27 合 1 超级集成的,同事没看懂原理,就是冬天开车时,电池预热挺快,不用等很久才能起步;北方的表哥借去开了一天,说 “比他的车少掉 8% 续航”,就是零下 15 度时,快充速度会变慢,从 30% 充到 80% 用了 25 分钟;南方夏天暴晒后上车,系统会先给电池降温,再调座舱温度,大概五分钟就能凉快下来,就是空调能耗比平时高 15%,表显掉电会快一点;系统有 113 种四季场景设定,雨天自动除湿、冬天出地库先除雾,不用手动调,就是偶尔会误判,比如阴天也启动 “雨天模式”,得手动关掉。

底盘是前麦弗逊、后多连杆悬架组合,中欧团队一起调的,整体偏舒服。平时开在有小颠簸的路上,比如小区门口的减速带,悬架能滤掉大部分震动,坐在车里不会觉得颠,就是速度快过减速带时,会有轻微的 “咚咚” 声;过坑洼路时,后排颠簸感也轻,孩子坐后排睡觉,不会被颠醒。

转弯时,车身侧倾不算大,同事老公第一次开,时速 40 公里过弯,没觉得 “要甩出去”;转向手感轻,同事一个女生,在小区挪车、掉头不用使劲掰方向盘,就是回正力度有点小,得手动把方向回正。

隔音效果算是 “能接受” 的水平:下雨天雨点打在车顶,传到车里是闷闷的 “哒哒” 声,孩子睡觉不会被吵醒;冬天刮风时,风噪主要来自车窗,时速 60 公里以下不明显,超过 80 公里,得把音乐声调大两格;跑高速时,胎噪有点明显,特别是过水泥路面,声音会更清楚,全家人聊天得稍微提高点音量,不像同事朋友的车,跑高速时能小声说话。

车身是 9 横 7 纵笼式架构,高强钢占比 76.6%,其中 25.1% 是热成型钢,销售说 “抗撞性强”,同事没机会试,就是关门时声音挺浑厚,不像有的车,关门像 “拍木板”;主动安全配置有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并线辅助,上次同事老公分心压线,车道偏离预警 “滴滴” 响,还轻微拽了一下方向盘,提醒挺及时;就是前方碰撞预警太灵敏,跟车稍微近一点就会报警,后来在设置里调了 “延迟” 模式才好点。

360 度全景影像和透明底盘功能,对新手挺友好,停车时能看清周围有没有障碍物,就是影像有点畸变,离马路牙子还有 20 厘米,屏幕上看着像快碰到了;透明底盘能看到车底有没有石子,就是下雨天会有点模糊,得等水干了才清楚。电池有三重防护,电芯循环寿命超过 2000 次,销售说 “用 10 年健康度能保持 80% 以上”,同事没概念,就是每次充电都尽量充到 90%,不敢充太满;模组用陶瓷隔热,能扛 800℃以上高温,夏天暴晒后,电池温度显示 38℃,没出现过热提示;系统支持定向泄压,同事希望永远用不上这个功能。

辅助开车系统是分级硬件架构,高配车型装的高通 8650 芯片,同事没看懂参数,就是跑高速时,系统反应挺顺,没出现 “卡顿” 的情况;感知系统有 1 个 128 线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1 个视觉摄像头,还有 12 个超声波雷达,上次在郊区遇到突然窜出来的小狗,系统大概 0.3 秒就有了反应,比同事老公踩刹车快一点;激光雷达装在车顶,不仔细看不会注意到,就是洗车时得提醒师傅 “别用高压水枪直接冲”。

Leapmotor Pilot 辅助开车系统,平时能用的功能不少:高速领航辅助支持 0 到 130 公里 / 小时全速域自动导航,自动上下匝道、变道超车都能做到,就是变道时会有点犹豫,得等确认安全了才会动,上次遇到慢车,系统观察了三秒才变道;通勤领航辅助用视觉 SLAM 技术建路线图,同事每天走同一条路上班,不用手动输导航,就是遇到修路改道时,系统反应会慢一点,得手动接管;自动泊车功能对新手友好,找好车位后能自动控方向和车速,就是得有清晰的车位线,上次在老小区,车位线模糊,系统识别了五次才成功。

综合来看,零跑 B01 在空间、能耗和辅助功能上,算是 “能满足家庭基本需求” 的类型,没有哪项特别突出,也没有明显的短板。比如空间够大,但储物格的小细节还有提升空间;辅助功能实用,但偶尔会有小卡顿;续航够日常用,但冬天掉电比预期多一点。

对同事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它不是 “很出彩的选择”,却是 “预算内较为贴合需求” 的车型 —— 不用为品牌溢价多花钱,日常用的功能基本都有,小缺点也在 “能接受” 的范围内。下次挑家用车,或许不用太追求 “参数表好看”,多关注 “实际用着顺不顺手”,比如储物格好不好放东西、辅助功能会不会误判、冬天续航掉多少,这些藏在细节里的体验,才是每天用车时较为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