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11 月 2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释放出一则耐人寻味的信号:正考虑批准英伟达

11 月 21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政府释放出一则耐人寻味的信号:正考虑批准英伟达最新一代 AI 芯片 H200 出口至中国。 就在同一天,北京迎来一位并不陌生的美国政界老面孔,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 消息一出,英伟达股价应声上涨超 2%,美股盘前市场反应迅猛。 彭博社和路透社均在第一时间报道此事,并将焦点对准两个问题:华盛顿此举,是战略上的 “软化”,还是被现实逼出的临时让步?而面对这一转折,中国的芯片战略,是否也会随之改弦更张? 特朗普政府对华科技政策的走向,一向以 “极限施压” 著称。自他重返白宫以来,围绕半导体的封锁措施逐步升级,英伟达、超威、应用材料等高端芯片企业的对华出口被一再限制。 如今突然 “松动”,引发外界高度关注。 因商业现实的逼迫,英伟达巅峰时期在中国高端 AI 芯片市场份额达 95%,2025 年上半年其份额虽大幅下滑至 54%,但仍在高端训练市场占据 78% 的份额。 公司高管黄仁勋近期在多个场合直言,美国低估了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和华尔街投行的联合游说也在加大力度,要求政府放宽管制,以避免彻底丧失中国市场。 其中H200 本身的技术定位也透露出某种 “折中” 的意味,H200 于 2023 年 11 月发布,比前代 H100 更先进,而英伟达 Blackwell 系列已在 2024 年 3 月正式发布,H200 属于技术迭代中的过渡产品。 放行 H200,既可腾出库存、抢占市场,又不至于泄露最新最尖端技术,对于特朗普而言,是一笔 “不吃亏” 的买卖。 有观点认为,过度限制反而倒逼中国加速自研,最终失去长期控制力。而另一派则坚持 “卡脖子” 战略,担心任何放松都会被中方迅速转化为技术突破。 从放行 H200 的迹象看,前者目前在政策天平上略占上风。 过去两年,中国在高性能 AI 芯片和算力系统上的突破不断刷新外界认知。 华为昇腾 910B 的性能已可媲美英伟达 H100,阿里平头哥的含光 800 则在多个 AI 场景中实现规模部署。 更重要的是,这些芯片是与国产软硬件生态形成深度适配,例如百度的飞桨框架、阿里的灵捷平台,已逐步搭建起完整的 AI 算力闭环。 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是,IDC 和浪潮信息联合发布的《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同比增长 74.1%,2025 年预计增长 43%,市场空间超过千亿人民币。 这是人才、算法、场景的集体爆发,尤其是 DeepSeek 团队通过算法、框架和硬件层面的整体优化,仅用约 558 万美元训练出的 V3 模型(按 H800 GPU 租赁价每小时 2 美元计算),打破了 “烧钱才出成果” 的传统思维,给整个行业注入了新变量。 这意味着,即使 H200 最终获批,也难以动摇中国芯片行业的自主节奏。外部松动,反而验证了中国方向的正确性。 一场关于技术、自主与未来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你怎么看这次芯片政策的松动?是妥协,还是另一次筹码交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