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俄乌打了1000多天,各国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中国最开始的选择没错

这仗打了一千多天,前线的炮火声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沉闷的背景噪音。人们渐渐意识到,决定这场战争走向的,早已不只是士兵的勇气
这仗打了一千多天,前线的炮火声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种沉闷的背景噪音。

人们渐渐意识到,决定这场战争走向的,早已不只是士兵的勇气或将军的谋略,而是那一条条时断时续的补给线,以及各大国那些摇摆不定的政治盘算。

乌克兰的命运轨迹,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2024年8月6日那次越境打库尔斯克,一开始风光得不得了,俄军被打懵,上千平方公里瞬间被夺下来。

可好景不长,因为乌军的补给链跟不上,等到今年再想发动攻势,俄军调兵太快,乌军因为没有弹药,很多机会都硬生生错过了。

甚至有乌军旅因为炮弹打光了,当场被包围,为啥打着打着就不行了?因为援助是“脉冲式”的断断续续。

你刚打出战果,后勤就掉链子,俄军就趁机补兵、反打,乌军只能被动挨打,俄罗斯看懂了乌克兰这个弱点。

虽然俄罗斯坦克打坏一堆、武器库存也紧张,但国内军工开足马力,还从朝鲜买装备;再靠给中国、印度卖能源,把经济撑住。

反过来看乌克兰:无人机能搞点骚扰,但正面装备短缺得厉害,连人都不够,征兵年龄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

欧洲嘴上说支持,结果自己也有心无力,虽然欧盟承诺了1380亿欧元,但兑现不够快,军工产能跟不上。

德国给了不少装备,可生产线老旧也补不上消耗,英国、法国更没多少库存,拔一根毛都肉疼,援助起不到扭转战局的作用,只能“续命”。

更麻烦的是政治,最典型的就是美国,拜登执政期间,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像自来水流向乌克兰,可自特朗普再次上台后,一切倒转,特朗普直接将水龙头的“阀门关闭”。

3月与泽连斯基见面不欢而散后,他当场下令:暂停所有军事援助,那些已经在运输途中的弹药、车辆、防空导弹,全被勒令“掉头停下”。

这对乌克兰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而特朗普也很清楚,援助是逼乌克兰谈判的工具,援助不稳定,乌军根本没法规划作战。

因为乌军的作战节奏完全依赖美国的稳定补给,你不知道下一批弹药什么时候到,也不知道会不会在某天突然被取消。

对于一个正在战场上拼命的国家来说,这种不确定性比敌人的炮火还致命,后方计划跟不上,前线士气也跟不上。

欧洲这边情况同样尴尬,欧洲也怕国内老百姓骂,能源成本高,选民不满,所以援助也犹犹豫豫,大家想抽身却抽不了,不加码又不行,骑虎难下。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的目光开始转向那位一直保持冷静、不卷入冲突的旁观者——中国。

战争一开打,西方几乎一致看衰俄罗斯,认为制裁会迅速压垮其经济,乌克兰在援助支持下能短期反推俄军。

基于这种判断,他们押上大量军援,希望出现“速胜”,但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们一巴掌。

俄罗斯不仅没倒,反而在这场冲突里越打越稳定;乌克兰却在高强度消耗下越来越吃力,就在西方深陷泥潭时,中国的策略开始显出意义。

中国从一开始就冷静保持中立,不站队,还提出12点和平方案,主张停火谈判,虽然西方当时不屑,但现在看,这反而是最现实的路。

当时西方普遍认为这偏向俄罗斯,甚至不愿认真对待,但事实证明,中国的策略反而避免了资源消耗、避免了政治撕裂,还维持了国内经济和供应链的稳定。

中国与俄罗斯维持正常贸易,获得稳定能源供应,尤其是人民币结算让中国金融体系获得了战略利益。

与乌克兰的粮食贸易与民间合作也未断,使得中国在两边都没有结仇,也没有损失自身利益。

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拖入僵局后,中国成为唯一能与双方保持沟通的大国,到今年7月,中国甚至被多个国家视为未来战后重建的潜在核心力量。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倾向中国的立场,因为他们看清楚了:俄乌之间的核心矛盾不是靠武器能解决的。

战争拖到今天,证明援助不是万能的,最终还是得回到谈判桌上,而中国从一开始就指向了这条唯一能走的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