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核潜艇
【#俄新型特种核潜艇二号艇下水#,可携带末日武器“波塞冬”】据塔斯社11月2日报
【#俄新型特种核潜艇二号艇下水#,可携带末日武器“波塞冬”】据塔斯社11月2日报道,俄国防部2025年11月1日通报称,新型核动力潜艇“哈巴罗夫斯克”号(Project09851)已在北德文斯克塞夫马什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该艇是俄罗斯第二艘专门设计用于携带“波塞冬”核动力洲际无人潜航器的平台,09851型核潜艇可搭载6枚这种核战斗部鱼雷。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已经订购了三艘09851型潜艇。“哈巴罗夫斯克”号潜艇于2014年7月27日铺设第一根龙骨,制造周期长达12年。俄国防部称,艇体采用与955M“北风之神”级相似的前段线型,以降低建造与维护成本,并提高隐身性能;艇内则预留大型发射舱段,用于容纳直径约2米的“波塞冬”。除了战略打击任务,官方文件还提及“哈巴罗夫斯克”号将配备先进水下机器人和多用途武器,可执行侦察、反潜与破袭等多种作战。下水后,该艇将首先进行系泊试验,随后展开海上试航,预计2026年交付北方舰队。一旦服役,它将与早前入列的特种母舰“别尔哥罗德”号(Project09852)共同构成俄海军“波塞冬”作战力量,使俄方具备“洲际水下核打击”与“航母战斗群威慑”双重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别尔哥罗德”号核潜艇是基于1992年开工的奥斯卡II型巡航导弹攻击型核潜艇12号舰舰体改装而来的,相比之下,09851型核潜艇更加先进。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于10月29日证实"波塞冬"水下核动力无人艇测试成功。他表示,这款由微型核反应堆驱动的装置,据称能抵达极深水域并以超越北约拦截能力的速度航行。其反应堆——"比潜艇所用的小一百倍"——在实战化潜艇发射中首次激活。普京宣称,就威力而言,“波塞冬”甚至超越了"萨尔马特"洲际弹道导弹。“萨尔马特”本身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投送工具之一,西方推测这种重型液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可携带10至15枚核弹头。目前尚不清楚普京指的是“波塞冬”的总当量大于“萨尔玛特”,还是“波塞冬”的核弹头战斗部当量大于“萨尔玛特”的大型氢弹头。
#俄最新型核潜艇已下水#【俄国防部:最新型核潜艇已下水】据俄罗斯卫星社11月2
#俄最新型核潜艇已下水#【俄国防部:最新型核潜艇已下水】据俄罗斯卫星社11月2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1日发布消息称,最新型核潜艇“哈巴罗夫斯克”号的下水仪式在北德文斯克举行。 据报道,俄国防部称:“在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的领导下,在北德文斯克‘北方机械’生产联合体的造船企业举行了‘哈巴罗夫斯克’核潜艇的下水仪式。” 俄国防部称,这艘核潜艇将进行一轮测试。 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说:“我要感谢所有参与建造潜艇的人员和他们勤恳和高质量的工作。这艘潜艇还要通过一轮海试。我祝愿艇员和交付团队顺利开展工作。” 别洛乌索夫强调,装备了水下武器和机器人的这艘潜艇将使俄罗斯能够成功确保海上边界安全。
特朗普称批准韩国建造核潜艇,地点将在美国费城,韩核潜艇计划或将提速
据参考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3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已...韩联社称,这是韩方首次阐明希望能引进核动力潜艇的立场,韩国寻求的核动力潜艇不是装备核武器的战略核潜艇(SSBN),而是主要搭载常规武器的攻击型核潜艇(SSN)。
特朗普称美国核潜艇领先中国 25 年,这一说法是否属实?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还在几十年前,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就设想过一种技术,通过对核潜艇搅动水流的侦测,精准预测到核潜艇的行进路线。有人肯定会说,既然担心被敌方侦测到,那只要让核潜艇尽量下潜不就行了吗?潜艇下潜的越深,...
988年,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母亲,谁知95岁高龄的老母亲
988年,黄旭华在南海做深潜试验时,顺道回了趟家看望母亲,谁知95岁高龄的老母亲,望着30年未见的儿子,竟然激动地说不出一句话来。大家可能不知道,黄旭华这30年“凭空消失”,可不是故意躲着家人。1958年国家启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他作为核心技术人员接下任务,第一句话听到的就是“保密终身,不能向家人透露工作内容,连工作地点都不能说”。从那以后,他就跟老家断了“实联系”。之前还能常回家看看,后来只能偶尔写封短信,信里只敢说“在外地搞建设”,连具体在哪、做什么都绝口不提。母亲起初还盼着他回信,后来信越来越少,托亲戚朋友四处打听,都没找到他的下落,甚至偷偷跟邻居念叨“是不是孩子在外头出了啥意外,或是忘了娘了”。其实黄旭华哪能忘?每次夜深人静,他看着口袋里母亲的老照片,都想写封信多说几句,可一想到保密纪律,又只能把话咽回去。当时我国受美苏核潜艇技术严密封锁,连张完整的核潜艇图纸都没有,研发全靠“摸石头过河”,他白天泡在实验室算数据,晚上住在简陋的工棚里盯进度,根本没精力顾小家,更没勇气跟家人解释“为啥不回家”。直到1987年,国家对核潜艇研制的保密政策稍有松动,《文汇报》刊登了一篇关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文章,里面悄悄提了“黄旭华”这个名字,还说了句“隐姓埋名三十载”。母亲看到报纸时,拿着放大镜反复看了好几遍,又让家人念了一遍,才颤着声音说“这就是我儿啊,他没忘家,是在做大事”。1988年的深潜试验,更是赌上了他的命。当时我国核潜艇从没下潜到设计深度,国外曾有核潜艇深潜时解体的先例,不少科研人员心里没底。作为总设计师,黄旭华没让别人去冒险,自己主动穿上潜水服,跟着潜艇下潜到数百米深海,全程盯着仪表盘,直到潜艇成功上浮,他才松了口气——这时候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能回家看看娘了”。所以试验一结束,他没跟队伍去庆功,揣着简单的行李就往老家赶。推开门看到母亲的那一刻,他喊了声“娘”,母亲就盯着他看,从头发看到脚,手里攥着他的胳膊,指节都泛白了,半天说不出一个字,眼泪却顺着眼角往下淌。黄旭华也红了眼,蹲在母亲跟前,把这30年的事儿慢慢说,母亲没怪他,只拍着他的手说“娘不怪你,为国家做事,值”。有人说黄旭华“不孝”,30年不陪母亲,可谁知道,他的“不孝”,是让更多家庭能安稳过日子的“大孝”。当时像他这样隐姓埋名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他们把对家人的牵挂,都藏在了国家的发展里。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