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车历史上,福特GT40以勒芒赛场的辉煌战绩奠定传奇地位,而与这一传奇深度绑定的名字,便是卡罗尔·谢尔比(CarrollShelby)。即将于1月登陆麦库姆拍卖行的福特GT40 Mk.I(底盘编号P/1018),正是全球仅有的两台经谢尔比亲自驾驶过的车型之一。作为福特首批量产的48台GT40之一,尽管谢尔比美国公司深度参与了GT40的研发,但由谢尔比本人亲驾的车型寥寥无几,这台座驾的亮相,无疑让全球收藏家迎来了触碰传奇的难得契机。

1965年,底盘P/1018在英国诞生,同年11月以“展示规格”交付谢尔比美国公司,随后便筹备亮相西雅图车展。或许是冥冥中预示了GT40研发过程的波折,这台车在前往车展的途中,车头遭遇轻微损坏,经紧急修复后才顺利参展。而它最具标志性的历史瞬间,发生在1966年:谢尔比受圣塔莫尼卡市邀请,驾驶这台搭载289立方英寸V8发动机的GT40,载着当年的圣塔莫尼卡小姐驶过新建成的圣塔莫尼卡高速公路。这并非激烈的赛道测试,却成为谢尔比与这台GT40绑定的独特记忆,也成了汽车史上一段小众却珍贵的注脚。

完成多场车展亮相后,P/1018开启了跨界之旅——被租借至米高梅电影公司,在里弗赛德赛道为约翰·弗兰克海默1966年的电影《霹雳神风》拍摄车内镜头。此后,它辗转进入多个私人收藏馆,而其赛车生涯直到1973年才在澳大利亚正式开启。1982年,这台GT40的车身面板与B柱受损,但正如历史学家罗尼·斯潘所言,“对底盘几乎无影响”。修复后,它换装了更富声浪的格尼·韦斯特莱克缸盖V8发动机(后已还原原厂配置),并重返英国。近年,它还在2004年《Top Gear》第五季的节目中亮相,在测试赛道上与Noble M400同台竞技,最终险胜对手,再度证明了经典性能的实力。

要理解这台GT40的价值,就不能不提福特GT40诞生背后的艰辛历程。20世纪60年代,福特曾计划收购法拉利,却遭恩佐·法拉利当众羞辱,随后决心打造一款能在勒芒赛场击败法拉利的跑车。1963年6月,由曾助力阿斯顿·马丁勒芒项目、并参与1962年野马概念车研发的罗伊·伦恩牵头,联合唐·弗雷向福特董事会提出中置引擎性能跑车方案:搭载大排量美式V8发动机,车身高度仅40英寸(约101.6厘米)以降低风阻,这便是GT40的雏形。

伦恩因赏识英国 Lola 赛车公司的Mk6 GT车型,远赴英国购入两台样车,并邀请Lola主导制造。尽管Lola老板埃里克·布罗德利与GT40项目经理约翰·怀尔矛盾不断,但仅9个月后,这台搭载福特V8、目标对标科尔维特的GT40便在1964年4月纽约车展完成首秀。然而,麻烦才刚刚开始:尽管福特V8发动机能推动车辆突破200英里/小时(约321.9公里/小时),但低风阻设计与尾部重量分布导致车速超过170英里/小时(约273.6公里/小时)时车头会抬升,严重影响操控。在最初三场赛事中,GT40颗粒无收,1964年底项目被迁回美国,福特与Lola的合作宣告终止。

此后,怀尔继续负责车辆制造,而赛事运营则交由卡罗尔·谢尔比主导。谢尔比果断弃用小排量255立方英寸V8发动机,换装谢尔比眼镜蛇车型上的427立方英寸大排量V8引擎,这一改动彻底激活了GT40的潜力,为其日后勒芒三连冠(1966-1968)埋下伏笔。而底盘P/1018作为这一传奇车型的早期代表,不仅见证了GT40从研发困境到走向辉煌的转折,更因谢尔比的亲驾经历,成为这段历史的“活见证”。

从西雅图车展的紧急修复,到圣塔莫尼卡高速的风光巡游;从电影镜头里的光影亮相,到《Top Gear》赛道的性能验证,这台GT40 Mk.I的每一段经历都为其增添了独特价值。对收藏家而言,它承载的不仅是福特与谢尔比的合作情谊,更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跑车挑战欧洲豪强的勇气与荣光。1月的拍卖会上,无论最终成交价几何,这台带有谢尔比专属印记的GT40,都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