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西方媒体集体点赞,中国“电力奇迹”让美国记者看傻了

最近,西方媒体居然非常罕见地集体夸起了中国。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卫报》在内的西方媒体纷纷刊登文章,猛夸中国特高

最近,西方媒体居然非常罕见地集体夸起了中国。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卫报》在内的西方媒体纷纷刊登文章,猛夸中国特高压输电系统。

《纽约时报》深入中国西北沙漠,在目睹一望无际的光伏阵列与延伸至天际的特高压线路后,直言 “中国用技术破解了能源分布不均的世纪难题”。

《金融时报》则直接将中国定义为 “人类历史上首个电力帝国”。

《卫报》更在分析中指出,中国特高压技术不仅实现了 “电力跨区输送的效率革命”,更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 “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这些以往对中国基建多持审慎态度的西方媒体,如今为何集体将镜头对准特高压?或许,我们能从中国西部的 “能源逆袭” 与东部的 “产业赋能” 中,找到答案。

记得在中学地理课上,老师在中国地图上,从东北到西南画了一条线,告诉我们:这条线叫“胡焕庸线”,线的东边占43%的面积聚集了中国90%的人口,线的西边占57%的面积却只养活了10%的人口。

如此不均衡的分布不是偶然,而是在自然资源、气候、文化等多重因素下叠加的产物。当时的人一提到西部,留下的大多是“穷”“风大”“沙多”“苦寒”“日照强烈”等印象。

随后,老师用有些羡慕的语气,介绍起美国的西部——濒临太平洋,在暖流的作用下,气候宜人。

那里有度假胜地、高科技中心、电影之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与我国西部的贫瘠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能谁都没想到的是,在清洁能源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西部的“坏气候”,竟然变成了“聚宝盆”,令一位名叫基思·布拉德舍的美国记者羡慕不已。

基思·布拉德舍是《纽约时报》首席驻华记者,获得过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普利策新闻奖。

与其他凭空编造中国假新闻的西方记者相比,布拉德舍长期扎根中国,对实际情况有较深刻的理解。虽然他也会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但他的报道大抵能反映客观的情况,属于美国媒体中的“知华派”。

前不久,布拉德舍去了一趟我国的西北部,在沙漠和戈壁的边缘地带,他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太阳能发电板和风力发电组。

在后续报道中,他写道:不久之前,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煤电消耗国,但现在清洁能源已占到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从西部荒凉沙漠发出的廉价电力,正源源不断地支持着东部发展。

西电东送,听上去是个完美的资源配置方案,但问题是,中国东西部之间相隔3000公里以上,该如何保证在如此漫长的输电过程中的效率呢?

如果用普通的输电方式,电损恐怕将高达15%,严重降低西电东送的经济效益。

布拉德舍有些羡慕地表示,中国采用了特高压技术,将电损降到了几乎可以忽略的地步。

他介绍了一条从西北到安徽的特高压线路,这条线路长达3200公里——相当于横穿整个美国的距离,由于采用了±1100千伏直流特高压技术,电力输送效率被拉伸到了98.5%以上的水平。

这些从西北送来的廉价电力,正滋润着安徽新能源汽车和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

反观美国,两个月前,刚叫停了一条1300公里特高压线路的建设计划,原本这条线路可将堪萨斯州的风力发电送到工业重镇伊利诺伊州。

可惜,在沿途“地主”和石化能源集团的反对下,这条线路胎死腹中。

对美国电力供应陷入忧虑的还有英伟达的黄仁勋,这位“AI教主”指出,除芯片外,电力短缺将成为制约美国AI发展的绊脚石。

GPT-4训练一次,就要消耗2.4亿度电,够3万辆特斯拉绕地球一圈;GPT-5每天消耗的电量,相当于150万个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AI产业的深度发展,黄仁勋预测用传统能源技术挖空14个地球的资源都不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和风能,成了为数不多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但这对美国构成了两点挑战:

中国拥有全球最先进的太阳能、风能发电技术,全球80%的光伏组件和60%风能关键零件产自中国。中国的新能源发电设备不仅比美国便宜一半,技术还更先进。

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受地理约束很大,往往适合大规模应用的地区距离经济发达区域较远,需要用特高压技术输电。而中国拥有全球90%以上特高压专利,且核心设备实现了100%的国产化。

换言之,美国想要快速扩张电力供应,中国是个绕不开的必选项。

布拉德舍不无忧虑地写道:目前,中国已建成了42条横跨东西部的特高压网络,而美国一条也没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即使拥有最先进的芯片也无济于事,因为驱动它们的电力,成了稀缺资源。

英国《金融时报》持有类似的观点,它说中国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力帝国”,截至2024年中国的发电量已达美国的2.5倍,占全球的30%。

此外,国内一些自媒体还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电力供应有可能终结美元霸权。

这个听上去有点“大棋党”的观点,并不是空穴来风,存在其内在逻辑性,我简单讲一下,仅供参考。

众所周知,美元霸权某种程度是建立在石油上的。根源在于每个想要发展工业的国家,都要用石油,所以就必须存储美元,于是在全球构建起了一套美元结算体系。

但进入AI时代一切都变了。正如前文所述,发展AI需要无尽的电力,挖空14个地球都不够的电力,那么风能、太阳能几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这将引发石油在能源供应中地位的下降,全球对美元的需求自然也会下降。石油与美元脱钩,是不难预测的结局。

当失去石油这一重要锚定物后,美元霸权靠什么维持?电力吗?是个不坏的选择,但全球电力供应握在谁的手中呢?

答案不言自明。

参考资料:

《How China Powers Its Electric Cars and High-Speed Trains》纽约时报

《英媒关注中国成全球头号电力王国,“美国愚蠢后退,中国就是赢家”》观察者网

《“电力帝国” 诞生?石油美元即将崩塌?》青松财经

《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不要光想着算力,如果只想着计算机,需要烧掉14个地球的能源》东方财富网

《核心设备100%国产 海上风电能否成为下一个征服全球的中国制造?》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