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于北辰:为啥中国大陆不敢去东海甚至日本海演习,因为他在怕一件事,因为日本有美日安

于北辰:为啥中国大陆不敢去东海甚至日本海演习,因为他在怕一件事,因为日本有美日安保条约。这番话真是无稽之谈,令人发笑。 节目里他把这话抛出来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他是真没做功课,还是指望观众不查资料。安保条约不是万能钥匙,触发条件也不是“看到军舰就算”。公海活动有国际法框架,演训不等于攻击,更不是谁一句话就能拉动盟约。 说“不敢去”的逻辑更站不住脚。过去这些年,穿越对马海峡的通报一次次公开,日本防卫省自己年年发图。海上自律是有的,拉开距离也是常态,但“没有去”这种说法早就被事实推翻。每次有大型远海训练,日方固定动作是什么?侦察、跟踪、拍照、发布消息。拦截?没有这个权限。开火?那是另一套规则,谁都明白后果。 最可笑的是,把“演训”硬往“把日本变成战场”上带。这不是吓唬谁,这是在偷换概念。把危机感拉满,节目效果确实有,但对观众不负责。军事议题本来就复杂,法律、规则、战术、意图,一层一层拆才有意义。拿一顶帽子往上扣,只会让观点看起来很大,却经不起推敲。 我做了个小测试,把近年几次远海活动的公开航迹、时间线放在一起,基本路线清清楚楚,伴随力量也都有公开照片。大家可以自己搜,不需要信我,更不需要信他。信息爆炸时代,最怕的不是立场不同,是把明摆着的事实当空气。 也有人问,那大陆为啥要去那片海?答案很直接:远海训练是现代海军的基本功。任何想要蓝水能力的国家都要走这一步。你可以不喜欢,但不能假装没有。反过来说,日方盯着看也正常,监视权本来就在那,双方按规则行事,就是稳定的底线。 我更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舆论场把简单口号当结论,会不会反过来影响决策空间。公众被错误前提带着走,情绪上去了,理性对话就没了。军事实务讲的是程序、信号和克制,不是“谁怕谁”的嘴仗。真正应该关注的,是沟通机制是否顺畅,海空相遇是否可控,应对预案是否更新,而不是在电视上互相贴标签。 如果非要下结论,我给三个建议:先把条约条款读明白,再看近年的公开通报和卫星图,最后讨论各方的边界和红线。把这三步走完,很多夸张的观点自然会消失。下一期节目,敢不敢把几张航迹图摆出来,让数据说话?我赌多数观众会比主持人冷静。海上态势 信息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