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展禁止日本相关人员入内,直接吊销许可证,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11月26日,日本共同社声称,在2025中国珠海亚洲通用航空展前一天,被主办方吊销了媒体许可证,本次航展拒绝日本嘉宾出席,拒绝日本媒体采访,引起外界高度关注。 日方认为,此次被拒,或同近期高市早苗涉台言论有关,这也进一步显示中日关系仍然趋紧,交流受到严重阻碍。 不过,尽管有关系紧张援引,但不排除有提防情报刺探的可能性,尽管该展会多数为民用航空,但也有包括中国军工企业在内381家企业参展,展示研发的先进民间航空技术,由于日本存在利用航展收集情报的先例,所以也有一定程度防谍成分。 说实话,这事儿一爆出来,大家的反应可真不小。日本媒体和一些分析人士开始急了,纷纷将这件事和近期的中日关系拉在一起,指责中国借机“报复”日本。的确,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无疑是引发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导火索,但这个“吊证”事件可不仅仅是单纯的外交不合那么简单。你要说它只是因为言辞上的不和,那可能低估了中国的智慧。 有不少人提出,这次禁令不止是外交角力那么简单,背后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防范间谍活动。虽然这个航展看起来主要是民用航空的展示,但说白了,民用和军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尤其是在航空领域。日本过去几次在类似场合中,曾被怀疑利用机会来收集军事情报和技术。现在看来,考虑到两国的历史和当下的敏感局势,中国的这次做法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毕竟,防范敌对势力的情报收集,这是一种基本的安全防范。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做法似乎有点过于强硬,甚至带着点“报复”的味道。实际上,谁都知道,政治博弈最怕的就是拖泥带水,模棱两可。在当前中日紧张的外交氛围中,面对日方的不少言辞和挑衅,中国显然不愿再忍气吞声。高市早苗那种偏袒日本立场的言论,不但伤害了两国的历史感情,还破坏了两国原本可能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的机会。中国采取这种方式,可能就是在告诉日本:你可以说话,但我们不允许你胡作非为。外交可不是随便玩弄的游戏。 而日本这次的“吊证风波”可能远不止于此。我们不妨站在更广的角度看问题:全球航空展这样的场合,是一个展示各国科技、经济实力的平台。如果日本因此失去了接触中国最前沿技术的机会,那么他们的损失可不小。毕竟,航空技术、航天技术等领域,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民用领域,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可能对军事实力有所提升。而日本作为一个有一定野心的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样展示自己技术和获取情报的机会。 总的来说,面对这样的国际局势,国家的利益无可避免地会被放在首位。如果中日关系能够通过更加理性的方式得到解决,大家当然乐见其成。但在这一过程中,任何一方如果选择无视对方的底线和立场,最终吃亏的可能总是自己。而中国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此举传递了明确的信号:国家安全和利益,决不容许任何人来挑战。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