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谢幕,但巴菲特不可能在中国复制! 1. 价值投资的争议: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其理念受到部分投资者的推崇,也有不少人,尤其是A股投资者,对其不认可,甚至视其为骗局。 2.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在传播过程中被曲解,讲经人会根据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对经典进行解释、分析,甚至调整。中国与美国的投资环境、社会环境不同,机械照搬巴菲特的理念会遭遇理念和实际情况的冲突。 3. 中美环境差异 历史背景:巴菲特成长于美国大萧条、战争年代,亲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而中国投资者没有这样的经历,“国运”这一说法在中国需要充实和完善。 竞争格局:美国企业如苹果、可口可乐等在全球市场竞争对手较少且威胁不大,具有垄断性;而中国企业竞争激烈,这使得中国优质企业被低估,难以成为价值投资对象。 国情文化:中国社会对资本持续做大做强较为警惕,这与巴菲特定义的“国运”在中国难以落实,限制了企业的超额利润。 4. 白酒曾是中国价值投资者的优选,但其作为“最优解”也不断被挑战和证伪。投资者应该结合中国实际,接受巴菲特对低估值/安全边际的理解,忽略其根基是美国的“国运思维”,增加对科技股和成长股投资的成长性投资理念,用成长性和空间感消弭过度竞争和无法垄断造成的估值收缩。听懂的~掌声。 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英雄,在社会主义国家几乎不可能成为个人英雄。 巴菲特 价值投资 巴菲特谢幕信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