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青藏高原铜矿带已探明+预测总量超过 1.5 亿吨,相当于全国现有储量的 4 倍,

青藏高原铜矿带已探明+预测总量超过 1.5 亿吨,相当于全国现有储量的 4 倍,具备跃升“全球第三大铜资源基地”的资源底气。 1. 资源地位 - 1.5 亿吨预测量≈全球铜矿年消耗量的 6 倍,仅次于智利(2 亿吨)、秘鲁(1.7 亿吨)理论储量,理论上可让我国铜对外依存度从 78% 降到 40% 以下。 - 全国新增 3000 万吨铜资源量中。 2. 开发进度 - 玉龙已投产。 - 巨龙将成为国内最大单体铜矿。 - 多龙探转采已收官。 - 朱诺:已完成可研。 3. 技术-生态关卡 - 海拔 4500–5500 m,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 60%,传统柴油设备功率下降 30%,需电动化改造; - 平均品位 0.4–0.6%,低于智利主力矿山 0.7%,靠“采选规模换效益”。 - 青藏高原生态红线区占 42%,尾矿库、道路、电力选址空间受限,必须采用“尾砂膏体干堆+光伏+低冰点半自磨”等绿色工艺,环保投入占总投资 15% 以上。 若四大基地全部达产,可相当于 2023 年我国自产铜的 1.3 倍,全球占比由 8% 提到 15%,跃升第三。 - 对应新能源体系(风光基地、电动车、电网)2025–2030 年新增 200 万吨铜需求,“增量”可把进口增速压到 0,缓解“能源转型受制于人”的战略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