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起,中国正式升级对荷兰的稀土出口管控,新规作出明确界定:其一,任何光刻机,只要含有不低于0.1%的中国来源稀土成分,无论其最终产自何地、途径哪里,都必须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并详尽披露其用途、用量及最终用户,其二,对用于制造14纳米及更先进逻辑芯片、高端存储芯片的关键设备及材料,启动更为严格的“逐案审批”制度。 这事儿得怪荷兰自己“头铁”,今年9月,荷兰政府突然把中企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给“冻结”了,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连CEO说话都不算数。 安世半导体可是欧洲汽车芯片的“顶梁柱”,大众、宝马的芯片全靠它供货,荷兰这一招,相当于一边吃着中国饭,一边砸中国锅,还美其名曰“为了安全”。 可荷兰忘了,自己的光刻机巨头ASML,全靠中国稀土“续命”,EUV光刻机的镜头抛光,得用中国的高纯度铈基材料,单台设备里的稀土磁体超过10公斤,占电机成本的30%。 2025年上半年,荷兰从中国进口的稀土占全球出口的26.4%,而ASML的稀土库存只够撑8周。 中国这次反制,打得特别“讲究”,0.1%的稀土含量,听着不多,但对光刻机来说,差一点都不行,ASML的EUV设备,电机里的钕铁硼永磁体得掺镝和铽,才能让镜头聚焦准、寿命长。 这些材料,90%的产能在中国,美国提纯的纯度只有99.9%,成本还是中国的3倍,根本补不上缺口。 更绝的是“逐案审批”,14纳米以下芯片设备、256层以上存储芯片的关键材料,全得中国点头才能出口,ASML现在慌得不行,嘴上说“有库存”“能等”,但实际产能已经受影响。 上游供应商拿不到稀土,下游英特尔、台积电的订单都得延期,每台设备停一分钟,损失都是几千欧元。 这场博弈,早不是中荷两家的事了,美国自己稀土储量占全球1.3%,产量才15%,提纯技术还拉胯,根本救不了荷兰,美国国防部报告都承认,要是彻底断供中国稀土,军工成本得涨40%,武器研发得推迟3到5年。 欧洲更惨,德国、法国的汽车供应商因为拿不到许可证,上半年关了数百家工厂,大众、宝马的芯片供应链直接断档。 最搞笑的是,印度、巴西这些“小透明”开始研究“资源管控”,想学中国玩“资源主权”,全球产业链这下彻底“散架”了,以前是“大家一起赚钱”,现在是“各玩各的”。 ASML倒是想研发新技术减少对稀土的依赖,但这种设备得用自由电子激光,2029年才能量产,研发成本超50亿欧元,中国要是这期间再收紧稀土,ASML可能直接“凉凉”。 荷兰以为抱紧美国大腿就能赢,结果被当枪使;ASML以为技术牛就能高枕无忧,结果被稀土卡住脖子;美国天天喊“自由市场”,等中国掌握资源主动权了,又搬出“国家安全”当挡箭牌,这哪是市场经济?分明是“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 中国这次反制,不是意气用事,是看透了全球产业链的规矩,稀土就像做饭用的盐,技术再牛的厨师,没盐也做不出好菜,美国总说“脱钩断链”,结果自己连“盐”都造不出来。 当然,中国也有隐忧,美国在德州建磁铁厂,澳大利亚挖中国技术团队,重稀土替代方案虽然难,但也不是没可能,但现在,中国手里攥着“盐”,就有资格谈规则。 这场博弈没有真正的赢家,荷兰当“出头鸟”,代价是经济受损、企业受挫,美国搞“长臂管辖”,结果是自己产业链断裂、成本飙升。 中国虽然掌握资源主动权,但也得面对技术替代的挑战,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能保持技术中立、专注创新的企业,毕竟在资源和技术打架时,从来只有“站队”的资格,没有“骑墙”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