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泰科技通告全球:绝不接受非法程序制造的安世公司股权“新常态”,引发全球热议2025年11月下旬,一则半导体行业的跨境博弈新闻引发全球关注:荷兰政府宣布暂停针对安世半导体的行政令,本想展现“善意”,却被其控股股东闻泰科技直接“回怼”。这份11月20日发布的声明态度鲜明,没有给对方留丝毫情面——不接受任何非法程序制造的股权“新常态”,要求荷兰彻底撤销行政令,恢复闻泰对安世的完整控制权。安世半导体公司,它原本是荷兰恩智浦的核心业务,有60多年历史,在汽车、工业用半导体领域是全球顶尖玩家,宝马、华为、苹果都是它的客户,年出货量超1000亿颗,全球近九成汽车、十亿级手机都离不开它的芯片。2018到2020年,闻泰科技花大力气完成收购,拿到了安世100%股权,这才成功跻身半导体龙头行列,让安世的全球排名从第11位冲到第3位。变故发生在2025年9月,美国出台“50%穿透规则”,因为闻泰科技之前被列入美实体清单,安世作为全资子公司也被自动制裁。第二天,荷兰就依据本国1952年的《货物可用性法案》,以“国家安全”为由下达行政令,冻结了安世的资产、人员调整等核心运营。更让人意外的是,荷兰经济部还亲自下场,推动当地企业法庭在10月初作出裁决:暂停中方CEO职务,把闻泰持有的99%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只留1股象征性持股。这一连串操作直接引发了“安世之乱”。10月中旬,安世荷兰总部停止给中国区员工发工资、切断系统权限,后来又以“付款违约”为由停止供应晶圆,导致东莞工厂面临停产。而闻泰科技这边则反击称,是荷兰总部拖欠中国工厂10亿元货款,而且东莞工厂有库存支撑,还在推进国产晶圆替代,不会轻易受影响。双方僵持一个多月,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都跟着紧张,欧洲车企更是直接面临芯片短缺危机。就在这时,荷兰突然“转弯”。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宣布暂停行政令,理由是和中荷双方磋商后,认为是“建设性举措的恰当时机”。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背后是多重压力:一方面美国暂停了“穿透规则”,荷兰的制裁失去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欧洲车企的强烈诉求,让荷兰不得不考虑供应链稳定。中国商务部也明确表示,这是正确的第一步,但距离彻底解决还有差距。可闻泰科技并没有见好就收,反而在第二天抛出强硬声明。原因很简单,荷兰只是“暂停”行政令,而非“撤销”,而且企业法庭的股权托管、CEO停职等裁决还在生效,闻泰依然没有实际控制权。闻泰在声明里点破了关键:荷兰经济部既是始作俑者,又是法庭程序的幕后推手,现在只暂停行政令,根本没触及核心问题。对闻泰来说,要么恢复到9月29日之前的正常状态,要么就继续通过法律维权,绝不接受把“非法剥夺股权”变成既成事实。这场博弈的影响早已超出两家公司。全球汽车、电子行业都在盯着最终结果,毕竟安世的产能直接关系到亿万产品的生产。而闻泰的强硬态度,也让外界看到中国企业在跨境投资中维护合法权益的决心。不过事情还没结束,荷兰依然保留重启行政令的权利,欧洲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审查也可能更严格。接下来,就看荷兰是否愿意彻底纠正错误,把股权和控制权真正还给闻泰科技,这不仅关乎一家公司的命运,更影响着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和国际投资的信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