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德媒戳破真相中国卷赢世界,却被“内卷”困住手脚?11月22日,德国《经济周刊》一篇报道像把手术刀,剖开了中国产业的“双面性”——我们卷赢了世界,却困住了自己。汽车行业“价格战”刚消停,纺织业又曝出“46小时周工时”的透支,德媒直指:中国部分产业用“内卷式竞争”抢下全球份额,却陷入更危险的消耗战。汽车:卷赢世界,却困在“价格绞肉机”中国汽车企业近年杀疯了:2024年全球电动车销量榜前10,中国品牌占6席;出口量暴增3倍,把德国、日本车企挤得直喊“压力大”。但德媒说:“赢的是市场份额,输的是利润和未来。”国内同行卷得更狠:某新势力车企为抢订单,把续航600公里的车型定价压到15万,直接击穿行业成本线;另一家为降本,把原本用激光雷达的配置砍了,改用“视觉方案”——价格战像绞肉机,卷到最后只剩“劣币驱逐良币”。纺织业:卷到“透支人力”,全球第一却赚不到钱若论“内卷深度”,纺织业才是“隐形冠军”。卷产能:中国纺织产能占全球50%,但70%靠出口。今年外需疲软,转内销却遇冷——消费者嫌“便宜没好货”,库存堆成山;卷人工:中国工人平均每周干46.1小时(亚太第一),比越南多8小时。Remote报告说:“中国工人性价比全球最高,但代价是健康和福祉。”某纺织厂工人坦言:“每天站12小时,月薪才5000,干十年也攒不够首付。”卷代工:全球70%的快时尚品牌在中国代工,但中国企业只能拿10%的利润。1-5月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利润率仅1.86%,27.3%的企业在亏钱——我们造了全世界最便宜的衣服,却穿不起自己的“利润”。内卷的本质:用“透支”换“生存”,困住的是未来德媒的观察扎心:中国产业像“永动机”,用超长工时、低价竞争、产能扩张抢市场,却没换来技术升级和品牌溢价。企业困在“不卷就死”的循环里:不降价,订单被同行抢;降价,利润薄如纸;劳动者困在“用健康换工资”:年轻时透支体力,老了没技能转型;产业困在“低端锁定”:永远做别人的“代工厂”,难有话语权。这不是“活力”,是“慢性失血”。汽车企业该想想:砸钱卷价格,不如砸钱搞电池技术;纺织厂该明白:多接几单代工,不如多注册一个自有品牌;政策更该引导:少点“唯产能论”,多点“技术补贴”“品牌扶持”。德媒最后提醒:卷赢世界不难,难的是别把自己卷进死胡同。你觉得中国产业该如何破解“内卷死局”?评论区聊聊,是该“降速提质”,还是“换赛道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