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方准备算总账了:拖了7年,不许中国新建使馆,英首相继续头铁 伦敦皇家铸币厂

中方准备算总账了:拖了7年,不许中国新建使馆,英首相继续头铁 伦敦皇家铸币厂那块地,七年了还在那里烂着。中国花了真金白银准备建新使馆,结果英国拖着不批也不拒,转头还去北京申请扩建自家使馆。这事搁在谁家,都得提一口气! 中国是2018年买的地,周围都是英国地标,全国人都知道。按合同、按规矩来,清清楚楚,最开始英国外交大臣还亲自写信说支持。中国请了本地设计事务所,照章办事,批文、方案、审批一项没落。可就是批不下来。 这块被闲置三十余年的前皇家铸币厂旧址,中国当时斥资2.55亿英镑购入,原本计划建成欧洲规模最大的外交馆舍,从选址到设计都严格遵循英国法律规定,甚至特意聘请英国本地知名设计事务所操刀,光图纸就反复修改了二十多版。最初的沟通异常顺畅,英国外交大臣的书面支持函还墨迹未干,伦敦市政部门也对设计方案给予了专业认可,所有人都以为这会是一场顺利的外交基建合作。 变故却在审批环节突然发生。2022年,伦敦哈姆雷特塔区议会全票否决了申请,理由荒唐地指向“安全风险”和“交通拥堵”,声称担心新使馆存在监听隐患。为了推进项目,中方主动让步,将绿化带面积增加三倍,额外修建50个停车位,几乎满足了所有额外要求。可2023年再次提交申请时,又被以“设计风格不符合区域风貌”为由驳回,这种反复无常的态度,早已超出了正常审批的范畴。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英国一边拖着中国的项目不办,一边却理直气壮地向中方提出扩建北京使馆的要求。位于北京三里屯的英国驻华使馆,建于六十年前,墙体开裂、管线老化,办公条件确实亟待改善,但英方似乎忘了,外交对等是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中方发言人林剑的回应一针见血:东道国为外国建馆提供便利是义务,但这种义务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随着时间推移,拖延背后的政治操弄逐渐浮出水面。当地时间10月28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公开表态,不仅明确拒绝批准中国新使馆项目,还毫无道理地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将纯粹的基建项目与地缘政治强行捆绑。这种操作并非临时起意,此前英国已毫无依据地将11家中国企业列入涉俄制裁名单,斯塔默甚至与特朗普通电话,商议“如何向中方施压”。 深究原因,斯塔默政府的强硬姿态实则是内外交困下的政治表演。国内层面,英国检方因缺乏证据撤销对两名“中国间谍”的指控后,保守党借机抨击其“对华软弱”,斯塔默急需通过对华强硬立场修补政治信任;国际层面,白宫多次警告英方不得批准中国使馆项目,特朗普更是亲自敦促斯塔默拒绝中方申请,英国显然想通过这种方式向美国表忠心,换取盟友体系内的认可。 七年时间里,中国驻英使馆的工作人员只能在波特兰大街的老建筑里办公,这座始建于1785年的楼宇,虽经1983年重建,如今仍难以满足现代外交办公的需求。而伦敦皇家铸币厂的那块地,依旧在原地闲置,成为英方违背契约精神的鲜活见证。更讽刺的是,英国一直以“法治国家”自居,却在这件事上把“正常程序”当作拖延的借口,将商业合同视为政治筹码,彻底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双重标准。 国际社会都清楚,为外国使馆建设提供支持是东道国的法定义务,英国的所作所为不仅违反了《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更损害了自身的国际信誉。如今英方将下一个决策期限定在12月10日,但如果继续抱着政治博弈的心态,这场拖延很可能会走向下一个七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