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当宝马的优惠够买一台小米SU7,BBA要重演“诺基亚悲剧”吗?

最近走进宝马4S店,你会看到一种颇为割裂的场景:展厅里依旧是熟悉的豪华与精致,但销售脸上那份努力维持的笑容背后,却藏着一

最近走进宝马4S店,你会看到一种颇为割裂的场景:展厅里依旧是熟悉的豪华与精致,但销售脸上那份努力维持的笑容背后,却藏着一丝底气不足。

当你问起5系的价格时,他会报出一个让你以为听错了的数字,因为其中的优惠力度,足够让你转身去隔壁商场全款订一台小米SU7,甚至还有富余。

这不是玩笑,而是正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演的现实。

曾经身份与成功的德系三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用“骨折价”来换取一丝喘息:宝马5系的降价幅度高达40%,入门款车型从43.99万降到26万;奔驰E级,优惠15万;奥迪A6L,优惠14万......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调整,而是一场雪崩。雪崩的起点,是山脚下最先失守的“34C”阵地,那里的价格防线早已退守至20万区间,与一众国产新能源短兵相接。

“降价”是为了“换量”,但这个传统艺能,却越来越不好用。

今年上半年,奔驰C级和奥迪A4L的销量像是被踩了刹车,分别下滑了16%和27%。宝马坦承,连i3、i4这样的电动走量车型,交付量都下跌了70.8%。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奔驰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5.8%,几乎被拦腰斩断;奥迪紧随其后,净利润下滑37.5%;宝马稍微好一些,但净利润也下滑了29%。

过去,BBA在中国市场有三道坚不可摧的防线:“34C”负责群众基础,“56E”负责中坚力量,“78S”则负责捍卫荣耀。

如今,前两道防线越来越不牢靠了。

于是,宝马7系、奥迪A8L和奔驰S级自然成了全村的希望。

百万级豪车市场,曾是中国品牌的“禁区”,无论是售价70万的前途K50,还是冲击80万的高合HiPhi X,它们的故事最终都以悲剧收场。

后来的玩家,学会了“农村包围城市”:先在30-50万的价格区间扎稳脚跟,通过服务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硬生生从BBA的口中夺食。

2024年,BBA三家合计的市场份额,从十年前的超过90%萎缩到35%左右。流失的市场份额,几乎都被新势力夺走了,仅理想一家,就占据了豪华车市场近10%的份额。

今年4月,ET9的月销量(835台)首次超越宝马7系(761台)和奥迪A8L(649台)。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仰望扛出“技术即奢华”的大旗,凭借“易四方”、“云辇”这些听起来颇具玄学色彩的技术名词,以及“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硬核功能,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销量破万的百万级汽车品牌。

至于华为,表现同样令人惊艳:仅仅109天,尊界S800的大定订单就超过1.4万台。

什么概念?几乎相当于今年上半年,宝马7系、奥迪A8L和奔驰S级在中国的销量总和。

由于订单远超预期,行政人员甚至都被动员去支援生产线。

面对颓势,BBA并没有坐以待毙,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它们居然委身向曾经的“学生”学习。

奔驰早在2017年就用资本绑定了中国本土的智驾公司Momenta;宝马喊出“在中国,为中国”的口号后也转身牵手Momenta;奥迪则选择拥抱华为智能驾驶。

这一系列操作,翻译过来其实只有一句话:我们承认,在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落后了。

燃油车时代,发动机的轰鸣、变速箱的平顺、底盘的质感,是BBA赖以生存的技术壁垒,也是它们“躺赚”的资本。但在新能源时代,竞争的维度彻底改变了,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由代码和算法构建的新元素,让BBA的传统优势越来越拿不出手。

当然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BBA深厚的品牌积淀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力量,而弯道超车的中国品牌们,也面临着品牌故事如何深入人心、全球市场如何开拓等诸多挑战。

在新的章节里,谁能活着笑到最后,目前没人敢打包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现在给你100万预算,你是会选择以BBA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还是后来居上的国产新势力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9
用户10xxx79 2
2025-10-30 18:38
谁的宣传搞得好,口号吹的响,法务厉害,谁的产品就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