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学生中流传着”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那么陈赓的腿因何出名呢?这是因为在第二次东征时,陈赓救过蒋介石一命。 1925年10月初,国民革命军进行了第二次东征,蒋介石任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战斗一开始打得很顺利,惠州被攻克后,东征军第一师沿着海岸线继续东进,第三师沿着东江向广东省东北的梅县方向前进,蒋介石和其总指挥部随第三师行动。 第三师师长谭曙卿轻敌冒进,在五华县西南方向的华阳地区遭遇陈炯明的主力,并被迅速击溃,敌人趁机围了上来向蒋介石所在的总指挥部发起进攻。 在这种危急关头,第四团连长陈赓救了蒋介石,对这件事的整个过程,陈赓多年后回忆说:”那是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第二次东征讨伐叛变的军阀陈炯明。周恩来和何应钦率第一师打海丰,蒋介石的总指挥部率第三师行动。我当时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当连长,带着连队警卫蒋介石。第三师与陈炯明主力林虎部遭遇,在华阳打上了,一打即败。蒋介石急了,就跑到前线去督战,也不顶用,全师溃散。蒋介石对我说要杀身成仁。我劝他不要自杀,这个部队的军官不是黄埔军校训练出来的,不是你的学生。我们撤退到安全地点,再收拢部队,还可以再打。蒋介石听了我的话,借坎下台阶,不自杀了。但吓得直打哆嗦,连路都不能走了。我看敌人已离得很近,情况太紧急了,就背着他跑,跑到一条河边,把蒋介石送上一条船,我就组织部队顶住追击的敌人,掩护蒋介石过河,然后领他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样就救了他这条命。我的脚在打惠州时负了伤,在背蒋介石那阵还没有好哩。” 蒋介石得救后,想立即和主力第一师取得联系,第一师远在160里之外,陈赓又挺身而出,按时完成了任务,第一师得到讯息后立即派一支部队把蒋介石接了过来,由有了这支部队的支持,第三师也得以收集溃散的部队加以整编。
黄埔学生中流传着”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敌不过陈赓的腿“,那么陈赓的腿因何出名
玲珑说历史
2025-01-31 23:46:05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