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光电直读水表在出厂销售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检测了?

出厂前,一块合格的光电直读水表必须经历“层层关卡”。这些关卡既来自国家法规的硬性要求,也来自企业为了保证品牌声誉而主动加

出厂前,一块合格的光电直读水表必须经历“层层关卡”。这些关卡既来自国家法规的硬性要求,也来自企业为了保证品牌声誉而主动加码的“内卷”测试。综合来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三大类:法规首检、环境可靠性试验、整机性能与一致性校验。

一、法规首检——“出生证”申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 JJG 162-2019《冷水水表检定规程》,所有水表在出厂前必须完成首检(首次强制检定)。首检由企业计量室或政府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执行,内容包括:

外观与封印检查:铭牌、流向箭头、防护等级标志、铅封位置等;

示值误差检定:Q1(最小流量)、Q2(分界流量)、Q3(常用流量)、Q4(过载流量)四个流量点,误差必须在±2%以内;

密封性与耐压:1.6 倍最大允许压力保压 1 min,无渗漏、无可见变形。

只有拿到首检合格证书,水表才能贴“CPA”型式批准标志,进入市场流通。

二、环境可靠性试验——“极限挑战”

光电直读水表的核心是“光学+电子”,最怕现场出现“读数跳变”。因此,企业通常会在法规之外再执行一套“模拟现场极限”的测试流程,参考专利 CN103175590A 的做法,可概括为:

温度剧变:-25 ℃ → 70 ℃ → 0 ℃ → 55 ℃,各 8 h 非散热循环,使表内产生气泡、冷凝水;

强光干扰:太阳光 8 000 lux、红外光 4 000 lux、白炽灯 20 000 lux 三档,验证光电传感器抗眩能力;

浑浊介质:注入黄褐色悬浊液,模拟老旧管网水质;

长周期走字:0~9 999 连续走字,不少于 19 998 次通讯采集,读数正确率≥99.95%。

通过上述“魔鬼测试”,可提前暴露字轮装配公差、PCB 贴片虚焊、光电对管偏移等缺陷。

三、整机性能与一致性校验——“最后一公里”

在法规与环境试验合格后,工厂还要对整表进行批量一致性筛查:

静态电流、动态电流、抄表电流三点测试,保证电池 6 年以上寿命;

机电同步校验:用标准校验台同时采集机械读数和光电直读数据,差值≤±1 个最小分度;

通信接口拉偏:MBus/RS-485 电压拉偏±20%,波特率拉偏±5%,丢包率必须为 0;

出厂软件版本号、校准系数写入 EEPROM,并做 CRC 校验,防止后续篡改。

最后,每块表附一张可追溯的“检测数据页”,包含流量误差曲线、环境试验照片、通信日志和唯一序列号,实现“一表一档”。

结语

从首检合格证书到极限环境测试,再到整机一致性验证,光电直读水表在真正到达用户手中之前,至少要经过 10 余项、累计上万次的检测。正因为这些“看不见的功夫”,才让“跳字、丢数”这一行业顽疾逐步淡出市场,也让智慧水务的每一笔账单都经得起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