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创新与资本狂热交织的时代,如何辨别真正变革的信号?
前两天,在意大利都灵举办的Italian Tech Week科技峰会上,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Jeff Bezos)面对15000名观众,发表了对当前人工智能热潮的犀利见解:AI是泡沫,但AI是真的,它会改变每一个行业。
这位从互联网泡沫崩盘中幸存并茁壮成长的企业家,以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解读了当前AI热潮的本质与未来走向。
“AI是泡沫,但AI是真的”——这句看似矛盾的话,出自一位曾经沧海的企业家之口,格外令人深思。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亚马逊股价从113美元暴跌至6美元,贝佐斯回忆道:“我们的业务指标一直在涨,只有股价在跌。市场会错配,但现实不会输。”
这种切肤之痛让他对“泡沫”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他将当前的AI投资热称为“工业泡沫”,并精辟地指出:“好点子和坏点子一起融资,估值脱节是常态。”
这种现象与历史上的技术革命初期如出一辙——铁路建设狂热、互联网投机浪潮,无不经历过类似的阶段。
但贝佐斯关注的焦点并不在于泡沫本身,而是泡沫过后会留下什么。
“泡沫退去,留下的基础设施,会撑起未来二十年。就像当年铺光纤的公司倒了,电缆还在用。”
这一洞察揭示了技术发展的本质规律:短期投机浪潮会退去,但留下的基础设施将成为下一轮增长的基石。
水平赋能:AI 的真正价值贝佐斯强调,AI的意义远不止于创造几家“AI巨头”,而在于它是一种“水平赋能”的技术。
“AI会提高所有行业的质量和效率。不是AI公司会赢,是所有用AI的公司都会更好。”
什么是水平赋能?
我们可以将AI比作电力——它不是某个特定行业的专属工具,而是如同电力般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基础能力。
制造业、农业、医疗、教育、金融……每个领域都将因AI的融入而焕发新的活力。
这种水平赋能的特性,使得AI不同于以往的许多技术创新。
它不像某种特定的工业机器只服务于某个生产环节,而是如同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一样,具有重塑整个经济生态的潜力。
长周期思维:穿越泡沫的指南针在贝佐斯看来,泡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错过长周期。
“发明家关注十年后,投机者只看下个季度。”这句话道出了技术创新与金融投机的本质区别。
贝佐斯将当前的AI热潮称为“发明家的农业革命”,并强调重点不应放在“你是否有一款爆火的AI产品”,而是“你是否在用AI提升核心业务效率”、“你是否围绕用户稳定需求建立技术基础设施”。
这种长周期思维在亚马逊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贝佐斯分享了一个关键洞察:“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如果你想做长期决策,你得先找到那些稳定的锚点。”
对亚马逊而言,这些锚点就是用户始终希望配送更快、价格更低、服务更可靠。
“长期思维能够调和这些事情。亚马逊宁愿失去一笔交易,也不愿失去一个客户。”
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长远视角,正是亚马逊能够在多次技术浪潮中保持航向的关键。
善良比聪明更难:技术要有温度贝佐斯分享了一个童年故事,揭示了他对技术应用的基本态度。10岁时,他在车上计算祖母因吸烟减少的寿命,并自豪地宣布结果,不料却让祖母落泪。
祖父停车后严肃地告诉他:“杰夫,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善良比聪明更难。”
这一经历深刻影响了贝佐斯对技术的看法。“你不仅应该在聪明方面感到自在,也应该在善良方面同样感到自在。”在AI时代,这一理念尤为重要。
技术的道德选择从未像今天这样紧迫。AI系统可以被设计来增强人类能力,也可以被用于操纵和剥削;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
贝佐斯强调:“技术要有温度,这是一种选择。”
在AI产品设计中,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平衡多个维度:
既要提升效率,也要关注体验;既要追求功能强大,也要保护隐私尊严;既要考虑短期效果,也要建立长期信任。
创新节奏:想法多反而会毁掉公司亚马逊早期,高管杰夫·威尔克曾对贝佐斯说:“你的想法多到可以毁掉亚马逊。”
这一提醒让贝佐斯意识到,创新并非越多越好、越快越佳。
“你每次提出新想法,都在给组织施加压力。如果节奏太快,团队跟不上,就不是在推动公司进步,而是在制造混乱。”贝佐斯总结道。
这一洞见对当前的AI创业热潮尤为适用。
今天的大模型能力飞速进步,看到模型能写代码,就想立刻转型开发工具;发现能生成视频,就急于打造短视频平台。但这种缺乏节奏感的创新往往导致资源分散、团队透支。
贝佐斯后来学会了“更好地列出想法清单,等公司准备好了再推进”,同时思考“如何让团队有能力落实更多想法”。
这不是放慢脚步,而是确保每一步都踏实有力。
始终围绕不变的需求去构建产品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什么是我们应该专注的核心?贝佐斯的答案很明确:围绕那些不变的人类需求。
在亚马逊,没有客户会说:“我真希望你们送得再慢一点。”或者“我真希望你们的价格能高一点。”这些基本需求——更快、更便宜、更可靠——是商业世界中罕见的确定点。
对AI产品而言,这意味着企业客户始终追求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消费者用户永远希望更省时间和更易上手。
这些稳定的需求锚点,是AI技术应该聚焦发力的方向。
“愿景要固执,方法要灵活。”贝佐斯指出,企业可以不断调整具体策略,但核心的服务对象和价值主张应当保持稳定。
许多AI产品陷入的误区是过度关注技术能力而忽视用户真实需求——模型越强、数据越多,反而离用户越远。
太空将是 AI 的下一片疆域对话尾声,贝佐斯提出了一个大胆预见:未来几十年,我们将在太空建设数据中心。
他表示:训练AI需要庞大的算力和能源,而太空有24小时不间断的太阳能,没有云、没有雨,也没有天气干扰。发电成本可能比地球更低。
贝佐斯将月球视为“宇宙给地球的礼物”,指出月球离地球仅三天半路程,重力只有地球六分之一。从月球发射物品到更远太空的成本比从地球出发低数十倍。
蓝色起源已在开发能将氢冷却到20开尔文的技术,以在太空中储存液氢燃料。该公司正在建造登月器和新格伦火箭,计划将NASA任务送至火星轨道。
这些基础设施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把AI的算力工厂部署到太空。
此前阿里云创始人王坚院士也曾表示,要把AI送上太空。
多个黄金时代的交汇时刻贝佐斯认为,我们正步入多个黄金时代:AI的黄金时代,太空技术的黄金时代,机器人技术的黄金时代。
他的所有投资——从GPT到蓝色起源,从智能助手到登月冷却装置——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未来二十年,文明的算力和能源从何而来?
对AI创业者而言,这一远见提供了重要启示:今天争抢用户的企业可能增长迅速,但构建基础设施的公司存活更久。
真正的AI革命不只关乎语言模型的速度,更关乎谁能奠定能源、算力和成本的坚实基础。
在泡沫中保持清醒,在热潮中坚守长期贝佐斯没有预测AI泡沫是否会破裂,他提醒我们:周期的机会,只留给那些看得见它的人。
当下一次技术周期真正开始时,只有那些提前布局基础设施、围绕不变的用户需求构建能力、并控制好创新节奏的企业,才能跟上变化的速度。
对投资者和创业者而言,关键问题不再是“AI会不会改变世界”——答案已是肯定的。真正值得思考的是贝佐斯留下的问题:当AI改变世界时,你准备好了吗?
在AI的喧嚣与骚动中,我们需要贝佐斯式的冷静与远见——不因泡沫否定技术,也不因热潮迷失方向。毕竟,真正改变世界的,从来不是短期估值,而是长期构建的技术根基。
正如贝佐斯所言:“AI是真实的,它对社会的益处将是巨大的。”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