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朝鲜战争的硝烟散去后,一位亲身指挥过战场的美军四星上将马修·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里写下过这么一段堪称“扎心”的评价:放眼全球,真正算得上战力顶尖的国家只有三个——美国、俄罗斯(当时是苏联)以及中国。至于其他国家?用他的原话讲,是“不值一提”。
这话听起来相当傲慢,甚至有些伤人。但出自李奇微这样一位既在欧洲战场与德军交过手,又在朝鲜战场与志愿军死磕过的职业军人之口,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它当成一句狂言。
今天回过头看,他这番话很有前瞻性那么,他为什么这么说?这三国究竟强在哪?
李奇微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的将军。他是在朝鲜战场上,接替溃败的沃克,亲手重整了美第八集团军,并发动反攻的硬角色。他见识过苏联在二战中表现出的恐怖战争潜力和钢铁洪流,更在战场上与中国军人进行过最直接的较量。
他口中的“战力”,指的绝不仅仅是武器装备,而是一个国家全方位的战争能力。这包括了:工业产能、动员能力、士兵的意志与战术水平,以及跨越尸山血海的战略韧性。 正是在这些维度上,中美苏(俄)三国,在当时呈现出断层式的领先。
李奇微是美军将领,他太清楚美军的强大了。美国的强,在于它无可匹敌的工业实力和海空控制力。在战场上,美军能将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炮火和炸弹,倾泻到对手头上。
从仁川登陆的大胆构思,到“撕裂行动”中的立体火力网,美军玩的是“由海向陆”的降维打击。这种将全球兵力快速投送至任何角落,并用钢铁熔炉吞噬对手的能力,在当时和现在,都是独一档的存在。
尽管在朝鲜战场苏联并未直接出兵,但李奇微和整个西方世界都对二战中苏联的表现心有余悸。苏联的陆军,是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洪流”。数万辆坦克、数万架飞机,加上其独特的“大纵深作战理论”,构成了平推整个欧洲大陆的恐怖力量。
它的强大,在于其难以想象的战争潜力和一种“不计代价”的战争哲学,这种陆权帝国的压迫感,是任何欧洲国家都无法单独面对的。
中国的强大,这一点,李奇微最有发言权。他在回忆录中详细描述了志愿军如何用“礼拜攻势”和“月光攻势”,靠着“炒面加步枪”,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推回三八线。
他钦佩志愿军卓越的步兵战术、严密的纪律和难以置信的坚韧精神。中国的强大,在于它独一无二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民族意志。在极度的劣势下,这个国家能激发出一种让对手肃然起敬的战斗力。这种用精神力量弥补物质差距的能力,是李奇微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未曾见过的。
所以,李奇微的“三国论”,本质上是对一种“终极战争能力”的认证。 美国代表了技术与投射的巅峰,苏联代表了规模与陆权的极致,而中国则证明了精神与组织所能创造的奇迹。其他强国,如英、法,或许在某些领域出色,但缺乏这种进行全面国力生死相搏的“大国禀赋”。
有趣的是,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但军事力量的顶层格局,似乎依然没有跳出李奇微当年划下的这个大致框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