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费
北约敢不敢灭了俄罗斯?从纸面实力来看,北约三十个国家加起来,军费是俄罗斯的二十倍
北约敢不敢灭了俄罗斯?从纸面实力来看,北约三十个国家加起来,军费是俄罗斯的二十倍,真要打群架,俄罗斯肯定吃亏,可问题是,打架不是比谁钱多,真动起手来,后果谁都承担不起。当数据铺陈眼前,这场牌局仿若已无悬念。数据将局势清晰展现,胜负似已注定,一切仿佛都在按既定轨迹发展。今年,北约军费高达1.2万亿美元,竟是俄罗斯的二十倍之巨。不仅如此,其麾下还集结了规模达350万之众的大军,如此实力对比,着实令人惊叹。数字摆在这,仿佛一声令下就能踏平一切。但现实是,这个纸面上的巨无霸,却像被无形的绳索捆住了手脚,根本动弹不得。它拥有的,更像是一种无法兑现的“幻影力量”。第一道枷锁,就是悬在每个人头顶的核武器。这玩意儿可不是什么压箱底的最后王牌,它是一种能让所有常规优势瞬间清零的底层规则。今年10月,北约搞的“坚定正午”演习,14个国家参与,F-35A隐形战机挂着B61-12战术核弹飞来飞去,连刚入伙的瑞典都派了“鹰狮”助阵,摆出了一副“我能悄无声息地到你家门口扔核弹”的架势。这场极具挑衅意味的试探,好似一记猛拳砸向俄罗斯。而俄罗斯并未有丝毫迟疑与含糊,以强硬之姿迅速给出掷地有声的回应。普京亲自坐镇指挥战略核演习,陆基的“亚尔斯”洲际导弹、海基的“布良斯克”号核潜艇从巴伦支海发射的“深蓝”导弹、空基的图-95MS战略轰炸机,海陆空三位一体,用实际行动画出了红线。俄国的核学说写得明明白白:一旦遭受“大规模空中打击”,核反击就可能触发。这几乎是点名了北约的空中优势。更何况,俄国还在不断升级自己的威慑工具包。号称射程1.4万公里的“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测试成功,而新一代的“北风之神-A”级核潜艇正如下饺子般入役,计划到2027年凑齐10艘。到那时候,俄罗斯70%的核力量都将藏匿于深海。在“你敢动,大家就一起完蛋”的共识下,北约的常规军力再强,也只是一把不敢真正挥下的剑。第二重桎梏,源于经济与能源的深度羁绊。二者紧密相连,宛如无形锁链,在发展进程中给诸多方面带来限制与挑战,影响着前行的步伐。对欧洲来说,向俄罗斯开战,绝不仅仅是军事账单那么简单,更像是一场经济上的自杀式袭击。虽然嘴上喊着脱钩,但欧洲的命脉仍被攥在别人手里。别看历史峰值35%的对俄天然气依赖度有所下降,可像斯洛伐克这样的国家,至今仍有三分之二的天然气要从俄罗斯进口。今年伊始,乌克兰切断俄气过境通道,欧洲天然气价格旋即飙升至每兆瓦时50.85欧元。此情形不过是小试锋芒,后续影响或更为深远。真到了全面开战那一天,工厂大面积停工、通胀彻底失控、民众在寒冬里瑟瑟发抖,这些都不是什么“附带损伤”,而是直接砸在每个人头上的灾难。这种经济反噬的确定性,远比军事胜利的可能性要高得多。更具趣味的是,盟友阵营内部并非上下一心、同德协力。表面的团结之下,实则各怀心思,潜藏着诸多分歧与矛盾,远非外界所看到的那般和谐一致。2023年,欧盟所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中,高达46%源自美国。然而,美国LNG的价格相较于俄罗斯的管道气而言,要高出许多。这意味着,欧洲在承受经济重创的同时,大西洋对岸的能源和军工集团却赚得盆满钵满。这种利益上的巨大温差,足以浇灭任何一致对外开战的热情。毕竟,没有哪个欧洲政治家敢把这样一份沉重的账单,甩给自己的选民。最后一道枷锁,是联盟内部那座名为“分歧”的意志囚笼。北约秘书长说核心目标是避免与俄罗斯开战,这话听着像是外交辞令,其实是大实话。要让32个主权国家在和平时期集结军事力量相对容易,可要让它们统一思想,冒着亡国灭种的风险去打一架,那几乎是天方夜谭。美国敦促各国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5%,试图主导全球军事投入格局。然而,西班牙等国不为所动,坚守2.1%的底线,以坚定姿态抗衡美国的强硬要求。土耳其一边和美国谈F-16,一边转头向英国采购“台风”战机,小算盘打得噼啪响。就连那个看起来高大上的“无人机墙”防御项目,也因为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利益分歧而停滞不前。法国当年退出北约军事指挥机构的历史,足以说明这种离心力是刻在骨子里的。参考资料:1.普京指挥俄战略核力量演习发射洲际弹道导弹——2025年10月23日10:21|来源:新华网2.北约称所有成员国军费今年将达标:全年国防开支将超1.5万亿美元——环球时报2025-08-2900:55
重磅!日本新首相大幅增加军费,究竟想攻击谁?军国主义贼心不死…
日本新首相当选后,立即放出狂言要暴涨军费,还要重启核武器… 在日本的政治舞台上,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高市早苗成功当选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这一事件本身就足以载入史册。而她上任伊始便推出了...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降下舰旗驶离南海退役,由于军费开支压力,美航母数量将逐步减少
美军“尼米兹”号航母降下舰旗驶离南海退役,由于军费开支压力,美航母数量将逐步减少。美国海军现役航母数量要变了,因“约翰·F·肯尼迪”号航母交付延迟,未来一年左右美海军现役航母将从11艘减至10艘。“肯尼迪”号交付延期两年,要到2027年3月才能交付,而服役50年的“尼米兹”号明年5月就计划退役。据公开报道“尼米兹”号近期还进南海进行退役前最后一次海外部署。
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1日)表示:“从军事上来说,我们远远领先于中国。除了
特朗普今天(北京时间10月21日)表示:“从军事上来说,我们远远领先于中国。除了舰船之外,我们在所有军事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会追赶他们。”他一边说“除了舰船,其他所有军事领域都比中国强太多”,一边又急着补一句“我们会追上他们”。之所以这么自相矛盾,核心就是美国既想撑着“军事霸权”的面子,又没法装看不见中国军力稳步发展的事实,两头拉扯着,那股焦虑劲根本藏不住。先说说所谓“远远领先”的说法,其实本身就站不住脚。美国确实在军费投入、全球军事基地布局这些地方还有优势,2025年国际战略研究所刚出的报告里写着,他们现役军人有130万,军用直升机和无人机的数量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但这些优势,正被中国国防力量有针对性的发展一点点削弱。就说中国海军舰船数量增加这事,说到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海洋权益——咱们中国海岸线长,海洋利益也广,要维护主权,发展现代化海军本来就是该做的事,跟针对谁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在导弹防御、网络安全这些关键领域,中国早就突破了美国的单方面垄断,所谓“全面领先”,不过是美国自己骗自己的说法。更关键的是,中国发展军力一直守着防御性国防政策,从来没像美国那样在全世界到处搞军事干预。这种“发展是为了自保,力量用来护家”的定位,跟美国动不动就用武力施压的霸权做派一对比,美国那套“领先论”连道德上的站脚地都没了。再看“会追赶他们”这句话,这才是美国焦虑的真模样。特朗普政府一上台,就急着把战略重心往印太挪,甚至不惜从欧洲撤劲、逼着乌克兰停火,就为了把资源凑一块对付中国。这种战略调整背后,全是对中国军力发展的不安:从《临时国防战略指导意见》里把中国说成“唯一一个步步紧逼的威胁”,到跟日本、菲律宾绑得更紧搞军事合作,把驻日美军司令部升级成联合作战司令部,还额外部署“堤丰”导弹系统这些装备,美国每一步动作里都透着“怕被超过”的紧张。就像那种常年占着第一名的选手,突然发现对手正稳稳地追上来,嘴上硬说“我还领先呢”,脚底下却忍不住加快了步子。这种“要追赶”的说法,本质上就是美国霸权思维在作祟——它就接受不了有国家在军事能力上靠近自己,哪怕人家这种靠近只是为了保护自己。更深一层说,美国的军事焦虑早超出了单纯比实力的范畴,更像一种没头没脑的过度担心——就跟医学上定义的焦虑似的,担心得没边,跟现实完全对不上,最后自己都乱了套。美国一边在军费上占着绝对优势,2025年全球每10美元的防务开支里,就有4美元是美国花的;一边又天天喊着“中国威胁”,这种认知上的失衡,正好符合焦虑的特点:心里总绷着,担心个没完,甚至脑子里净是控制不住的胡思乱想。而且这种焦虑还带着点“精神分裂”的味——既想通过遏制中国保住自己的霸权,又舍不得放弃中国市场;既让盟友多掏钱军费配合自己的战略,又对着盟友加关税,这种里外拧巴的拉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搅得越来越乱。其实咱们中国发展军力,从来不是为了跟美国比个高低,就是为了守住“保家卫国”的本分。从建国初期搞“两弹一星”,到现在建现代化国防体系,每一步发展都对着历史教训和现实需求来的。中国从来没在海外建过军事基地,也没挑过任何一场军事冲突,这种“先顾着自卫”的发展路子,跟美国常年发动对外战争、到处输出军事干预的做法,根本不是一回事。特朗普把这种和平发展当成“威胁”,还陷在“既领先又要追赶”的逻辑坎里,说白了就是美国的军事思维还停在冷战时期的零和博弈里,压根不懂“安全是大家一起的”这个最基本的道理。美国的焦虑里,还藏着战略收缩的烦心事。为了凑力量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特朗普政府想从欧洲撤出来,还让欧洲盟国把军费提到GDP的5%,让他们自己管自己的安全。可这种“甩包袱”的办法根本没成——俄乌停火的事拖到现在没个结果,欧洲对美国的信任也越来越低,想把战略重心转到印太的计划根本推进不动。这种困境,让美国的军事优势看着越来越虚。就像特朗普说的那些话,表面上挺硬气,其实早就露了底气不足的馅——真正的领先根本不用反复说,真有自信的话,也不会因为别人和平发展就慌成这样。说到底,特朗普这自相矛盾的话,就是美国军事霸权焦虑的缩影。中国军力发展是历史必然,就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也是守护世界和平的一股稳当力量;可美国要是一直抱着“霸权不能动”的执念,在焦虑里把自己的战略搞乱,最后只会耗掉自己的实力和信誉。
世界上最安全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过,一个谁也不敢打,世界纷纷扰扰,但有两个国
世界上最安全的两个国家,一个谁也打不过,一个谁也不敢打,世界纷纷扰扰,但有两个国家却安全感爆棚,其中一个谁也打不过,而另一个则是谁都不敢打,这两国分别是谁,又凭什么那么安全呢?说起全球安全排名,美国和蒙古绝对是两个极端例子。美国是那种硬碰硬的类型,谁想动它都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蒙古呢,则是夹缝求生的聪明玩家,谁都不敢轻易伸手。这俩国家在乱糟糟的世界格局里,愣是活得稳稳当当。美国靠的是砸钱堆起来的军事实力,蒙古靠的是地理位置和外交手腕。先聊美国。这家伙的安全感全建立在军力碾压上。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请求高达8498亿美元,这数字光听就吓人,差不多等于全球其他十几个国家军费加起来的总和。钱花哪儿了?主要砸在装备和部署上。美国海军有11艘核动力航母在役,这些大家伙不是摆设,而是随时能投射力量的移动堡垒。全球范围内,美国维持着750多个军事基地,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有120个基地,德国119个,韩国73个,关岛也算一个重头。这些基地不是闲着,里面驻扎着17万多现役部队,随时能响应热点。拿最近的例子说,美国在俄乌冲突里的表现就典型。2022年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总额超过600亿美元,包括标枪导弹、HIMARS火箭系统和F-16战机部件。这些援助不是白给的,好多通过外国军事销售机制走,帮美国军工企业赚了不少。冲突升级后,美国还趁机推销液化天然气到欧洲。2022到2025年,美国LNG对欧出口量翻倍,2025年前八个月就达6900万吨,占欧洲进口的近六成。欧洲能源短缺,美国高价卖气,不仅填了俄罗斯留下的空,还让欧洲更离不开北约保护伞。这套操作,说白了就是把危机变机遇,军费回流,实力更壮。再看红海那边的动作。2024年底到2025年,美国主导的“繁荣卫士”行动和“粗野骑士”行动,对也门胡塞武装目标进行了上百次空袭和海军打击。美英联手拦截了上千枚胡塞导弹和无人机,确保苏伊士运河航道通畅。光2025年头几个月,美国就花了上亿美元弹药,击落了数百架威胁目标。这不光护航,还卡住了中东到欧亚的能源要道,谁敢乱来,美国的航母群和驱逐舰就能第一时间顶上。这样的布局,让美国的影响力像蛛网一样,全球到处是触角。不过,美国的安全也不是铁板一块。高军费压得经济喘气,2025年军费占GDP比重超3.5%,国内社会矛盾堆积,党派撕扯不停。新兴国家崛起更添压力,中国制造业扩张,俄罗斯和中国联手挑战美国在太空和网络领域的领先。盟友体系也得花精力维护,北约分摊费用总扯皮。情报评估显示,2025年俄罗斯、中国、伊朗和朝鲜这些对手,正通过代理战争和网络攻击蚕食美国霸权。海军老化问题突出,舰艇平均服役30年,维护成本飙升。要是再来场持久战,美国的补给线和人力就得考验极限。转到蒙古,这国家安全起来完全是另一套路子。蒙古军队现役才9700人,总兵力包括预备役也就15万出头,装备多是苏联老货,全球军力排名98位。坦克400辆,大多是T-72型号,空军飞机不到10架。这实力,说句实话,搁哪儿都算弱鸡。可偏偏没人敢动它,为什么?地理位置太微妙了。蒙古国土156万平方公里,夹在中国和俄罗斯中间,边境线长达4700多公里。想打蒙古,就得直面中俄两个大国,谁吃饱了撑着去趟这浑水?蒙古的聪明在于玩中立牌。2015年,蒙古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追求永久中立地位,虽然联合国还没正式认可,但这政策已经落地。蒙古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站队俄乌冲突,也不掺和亚太小圈子。偶尔派小队去联合国维和,比如在刚果分发物资,刷点存在感,但绝不树敌。外交上,它走平衡路线,和中俄签贸易协定,同时跟美日欧谈资源合作。2025年,蒙古煤炭出口占GDP近四成,铜精矿占三成多,总出口额超100亿美元。中国拿走88%的矿产,日本汽车业离不开蒙古稀土。全球稀土储备里,蒙古占一席,铜矿2480万吨,煤炭332亿吨。这些资源就是护身符,谁动蒙古,谁的供应链就断。说到底,蒙古的安全是借力打力。夹在大国间,它成了天然缓冲区。中俄关系稳,蒙古就稳;资源需求大,蒙古就值钱。联合国也承认蒙古的无核武器地位,这在亚洲独一份,等于多层保险。当然,蒙古也有软肋。经济太单一,矿业占出口九成,2025年煤炭价格跌,出口下滑10%,GDP增长从8%降到6.3%。基础设施烂,乌兰巴托公路坑洼,电力靠进口。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牧业受冲击,失业率隐忧。外部风险更大,中俄关系一波动,蒙古外交就得微调。贸易不确定性高,2025年经常账户赤字预计12%GDP,财政漏洞明显。世界银行建议改革财政,分散风险,但执行起来难。
不涨军费就加税,特朗普对西班牙放出狠话,这次怕是要动真格的了
不涨军费就加税!特朗普对西班牙下达最后通牒,这次怕是要动真格的了。10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时表示对西班牙很不满意,因为他们是唯一没有把军费比例提高的5%的北约国家。他认为这是对北约的不尊重,所以打算对其施加...
北约防长会“热闹”背后:无人机墙与军费博弈的欧洲困局
当地时间 10 月 15 日,北约防长会在布鲁塞尔召开,本应聚焦安全合作的会议却因“无人机墙”建设和西班牙军费争议闹得沸沸扬扬。美国要求西班牙将军费提升至 GDP 的 5%,否则威胁“踢出北约”,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强硬回应“2....
北宋不重文轻武?军费占财政80%,士兵待遇比文官还高!
但历史远比这更复杂—北宋军费曾吃掉财政收入的80%,士兵的待遇甚至让不少文官都望尘莫及。北宋常被贴上重文轻武的标签,仿佛武将在那个时代毫无地位。然而,翻开史料,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浮出水面:北宋军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
外国网友看美国大兵被要求贷款上班,热评:可以用大豆抵押军费
韩国网友:美军要是最近紧张的话,我们可以先凑钱预支一部分军费,美军要是垮了整个世界会陷入战争 俄罗斯网友:真是一条忠心的好儿子,自己泡菜都吃不起了也先要给父亲满足披萨咖啡的钱 越南网友:当年东大的军队都是啃树皮煮...
九千亿军费背后的战略棋局:从武器输血到体系造血的地缘博弈
当一笔高达925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在美国参议院获得通过时,国际舆论的焦点,往往停留在数字本身。然而,真正值得深思的,是资金背后的战略逻辑,它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传统上,大国对盟友的军事援助,多采取“库存转移”模式...
不涨军费就踢出北约?特朗普的威胁,西班牙或许并不在乎
10月9日,特朗普在接见来访的芬兰总统斯图布时,谈到了西班牙不肯涨军费的问题,表示各成员国应该共同对其施压,否则就应该将其踢出北约。不得不说,特朗普这个人还真是记仇,西班牙不肯涨军费都是三个多月前的事儿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