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果不其然, 新加坡联合早报宣布了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

果不其然, 新加坡联合早报宣布了一个结论:中国缺乏支撑自给自足型崛起的地理与资源条件,外部通道一旦受阻,经济安全和军工体系承压。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能源、粮食、关键矿产这些战略物资的需求大得吓人,大部分都得靠进口,为啥会这样呢? 说到底还是先天地理和资源禀赋摆在那,想自给自足真没那么容易。先看粮食,中国耕地只占世界 9%,却要养活近 20% 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40%,这先天条件就注定了不能啥都自己种。 主粮方面拼尽全力保住了自给,但像大豆这种油料作物就没法兼顾了,2024 年光大豆进口就接近 9500 万吨,占国内消费量的 85% 以上,毕竟有限的耕地得先保障 14 亿人的吃饭问题,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种大豆吧。 再看能源,2024 年中国原油产量接近 2.1 亿吨,看着不少,但架不住消费量大,全年石油消费预计能到 7.65 亿吨,缺口只能靠进口补,当年就进口了 5.54 亿吨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 71.9%。天然气更不用说,2024 年进口量 1841 亿立方米,依存度 43.6%,而且未来还可能涨到 45% 左右,国内增产的速度根本赶不上需求增长的节奏。 更要命的是能源分布不均,石油天然气大多藏在西北、东北这些偏远地区,而消费中心却在东部沿海,相当于资源和市场玩起了异地恋,运输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受地理条件限制,远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划算。 关键矿产这块更是短板突出,中国虽然矿产总量不小,但大多是贫矿、难选矿,还经常多种矿产混在一起,开采提纯又麻烦又费钱。现在 15 个关键矿种对外依存度超过 70%,像铌、铍这些矿种更是 90% 以上都得靠进口,钽、钴这些也超过 80%。就说铁矿石,2023 年进口了 11.79 亿吨,依存度超 80%,其中 63% 都来自澳大利亚,相当于铁矿石的供应命脉被别人攥着。 最让人头疼的还是外部通道问题,中国大部分进口物资都得走海上运输,马六甲海峡更是重中之重,超过 68% 的石油进口都得从这条窄窄的海峡过,最窄的地方才 2.8 公里,简直就是天然的咽喉卡点。美国早就盯上了这块地方,在新加坡设有军事基地,第七舰队随时能部署过来,真要是有事,掐断这条通道可比在台海、南海硬碰硬容易多了。 虽然中国也在想办法,比如建了 20 亿桶的石油储备,相当于 6 个月的使用量,还加大了从俄罗斯、巴西等国的进口,试图分散来源,但架不住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地位太关键,一旦受阻,国内的能源供应、工业生产立马就得喘不上气。 这些现实情况摆在这里,就不难理解为啥说中国缺乏自给自足的地理与资源条件了,不是不想自己满足需求,实在是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全球分工格局,让对外依赖成了必然选择,外部通道一旦出问题,后续的连锁反应自然会让经济安全和军工体系都感受到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