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专家!”经济学家吴晓求教授说:“老百姓都没收入了,还在刺激消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网友:句句说到老百姓的心声上!一定要增加人民的收入,不然的话,这个矛盾会越积越大。 中国经济这些年走得稳当,靠的是扩大内需这把总钥匙。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实际增长5.1%,城镇居民54188元,农村居民23119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增长3.5%。 这些数字听着鼓舞人心,可细看老百姓日子,教育支出占收入15%,医疗占10%以上。孩子上学补课,父母看病住院,一笔笔刚需开销压得喘不过气。 政策层面,国家没闲着。2024年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财政投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带动汽车家电家装消费超1.3万亿元。 各地发消费券,搞补贴,短期拉动明显。1-2月2025年,汽车零售额涨8.7%,家电订单增35%。 就业也稳住阵脚,全年城镇新增1244万人,失业率平均5.1%。 这些举措像及时雨,帮企业稳岗,帮百姓省点钱。可话说回来,消费这事儿,终究得看兜里家伙事儿。国家统计局数据里,居民消费支出28227元,增长5.1%,但食品烟酒占29.8%,居住占22.2%,刚需吃掉大头。 老百姓不是不想买新手机换家电,是真没余粮。外部环境还添堵,全球贸易摩擦加剧,出口虽有韧劲,但内需得挑大梁。 吴晓求教授这话说到了点子上。2024年11月27日,他在深圳一场演讲里直言不讳:GDP涨了,收入却没跟上。国家统计局说增长2点几,可各行各业反馈多是减薪,尤其是南方深圳东莞珠海,公务员金融岗位都砍了不少。 教授强调,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没钱兜里,政策再花哨也白搭。老百姓没收入,还刺激消费,这做法不对头!他的话一出口,会场安静下来,掌声却热烈。教授接着说,企业利润下滑,就业难稳,工资哪来水涨船高?金融数据也佐证,M2涨7.3%,M1却降6.3%,居民储蓄150万亿,活期部分缩水,消费投资意愿低迷。 这番话迅速上网,X平台上,一条视频转发量破万,有人留言:月入四千八,房贷两千八,孩子培训一千五,父母药一千二,补贴领了也杯水车薪。 另一位河南网友直呼:吴教授句句戳心,老百姓兜比脸干净,拿啥消费?评论区点赞上千,齐声附和:一定要增收,不然矛盾越攒越大。北京白领转发视频:工作不稳,收入紧巴巴,谁敢花?广州中年人发帖:领了家电券买冰箱,可下月房租又压顶。热议中,吴教授观点成共识:消费靠稳定就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不是光发券补贴。 教授的剖析不是空谈。202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占56.5%,经营净收入16.7%,但财产净收入只涨2.2%。 消费意愿低,根子在预期弱。M1下降说明钱不愿流动,企业居民都捂紧口袋。吴晓求指出,收入不增,消费难扩张,这道理简单,却直击痛点。网友热议中,有人算账:过去刺激内需20条,效果打折,为啥?因为老百姓对未来没底气,生病教育养老一出事,就返贫。另一条帖子火了:强政府富企业穷居民,居民收入占GDP才43%,消费率低迷。 说到底,吴教授的话点醒了很多人。消费不是靠补贴促销,而是让市场良性循环。企业稳了,岗位多了,收入上去了,大家才敢花。网友留言墙上,滚动着:一定要把收入保障做实,否则矛盾积压。教授在后续访谈中重申:完善的法治、稳定的制度,给安全感,信心就回来了。老百姓的朴实需求,得回归到小日子上。 展望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4.8%,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内需主导格局稳固。 吴教授的话,为民发声,也为国建言。把人民收入兜底,保障兜牢,经济活力自来。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必将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