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中美爆发冲突,主战场会在哪?美智库,最终会打到大陆本土。 在中美战略博弈的版图中,台海无疑是核心“风暴眼”,每当中美关系趋于紧张,台海局势总会随之出现波澜,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台湾问题对于中美两国而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先来看美国智库CSIS的兵棋推演,他们假设,若中美在台海地区发生冲突,解放军可能会依托“区域拒止/反介入”(A2AD)体系,发起一轮导弹饱和攻击,目标直指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基地,试图使其陷入瘫痪,随后,解放军将对台岛展开立体登陆作战,力求速战速决。 然而,美军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他们可能会凭借关岛、冲绳等军事基地,发动远程精确打击,意图切断解放军跨海的通道,这场较量犹如一场激烈的“海上绞杀战”,双方都必须在72小时内完成各自的关键任务。 具体而言,美军需要摧毁解放军约2000个关键目标,涵盖导弹发射车、指挥中心以及机场等,而解放军则要在美军弹药耗尽之前,成功拿下台岛。 但这场冲突绝非易事,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即便美军倾尽全力投入海空力量,也可能遭受惨重损失,航母被击沉、战机损失超过30%等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原因在于,台海冲突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对抗,更是中美战略意志的激烈较量,任何一方若在此表现出退缩,其国内政治局势和盟友体系都将面临崩溃的风险。 倘若台海冲突陷入僵局,美智库的推演便将战场进一步引向中国大陆本土,CSIS认为,美军可能会动用B - 21隐形轰炸机、AGM - 183A高超音速导弹等高科技武器,对沿海的导弹基地、造船厂以及电力网络等实施“穿透式打击”,其目的在于通过威胁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迫使中国在台海问题上做出让步。 不过,美军的这一算盘可能打错了,他们忽略了中国本土防御能力的提升以及中国的战略反制手段。 从本土防御能力来看,到2025年,中国已构建起一套严密的“区域拒止网”,拥有东风 - 26反舰弹道导弹、鹰击 - 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055型驱逐舰等先进武器装备,美军航母在第一岛链内生存的难度大幅增加。 在战略反制手段方面,若美军真的对中国大陆本土发动攻击,中国绝不会坐视不管,中国可能会通过“南海基地化 + 北极航线开发”的方式,打破美军的封锁,甚至与俄罗斯携手,在阿拉斯加、古巴等地举行军事演习,将战场引向美国的“安全岛”。 若常规战争无法分出胜负,核威慑和经济战将登上舞台,兰德公司报告警告称,若美军对中国大陆实施大规模战略轰炸,中国可能会被迫降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门槛,这种“核门槛博弈”极具危险性,任何一点小的误判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灾难。 经济战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若冲突持续,全球GDP可能会出现5% - 10%的下滑,中国制造业若停摆,全球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都将面临断裂的风险,而美国也将面临消费品价格飙升30%以上的通胀危机。 更为关键的是,冲突可能会动摇美元霸权的基础,若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并建立数字货币结算体系,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 实际上,中美冲突的终极战场,既不在台海的海空域,也不在中国大陆的本土,而在于谁能主导未来国际秩序的规则制定。 美国目前试图通过“友岸外包”重构产业链,并打造“印太经济框架”拉拢盟友,其核心目的在于维护自身主导的单极秩序。 而中国则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现金砖国家扩容以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等举措,致力于构建多极化的新秩序。 这场博弈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真正的战略胜利,并非在于摧毁对方的军事能力,而是通过自身的发展、团结伙伴以及创新规则,让对方认识到挑起冲突得不偿失。 当中国的科技自主率突破70%,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达到30%时,谁还会愿意与中国打一场成本高昂的军事仗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大国竞争的终极形态并非战争,而是通过综合国力的比拼,让对方在比较中自觉放弃对抗。 中美博弈的真正主战场,其实隐藏在实验室、工厂、市场以及规则制定的谈判桌旁,那里,才是决定未来世界格局的关键所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