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一个国家能愚蠢到什么程度?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超

一个国家能愚蠢到什么程度?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可是后来却变成难民的天堂,“圣母治国”是怎么毁掉一个发达国家的?   这个国家就是瑞典。   2015年欧洲难民危机时,瑞典这个只有千万人口的国家,竟然接收了超过16万难民,按人均计算是全欧洲最“慷慨”的国家,当时的首相甚至公开说,“我的欧洲不会在难民需要帮助时筑起高墙。”   如今的瑞典,有些地方已经变得让人认不出来了,马尔默的罗森加德区、斯德哥尔摩的一些郊区,成了移民高度集中的区域,这些地方慢慢形成了所谓的“平行社会”,意思是移民们虽然身在瑞典,却生活在自己的文化圈子里,与瑞典主流社会脱节。   更让人担忧的是治安问题,你可能不敢相信,瑞典曾经是欧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现在却成了枪击案发生率最高的北欧国家。   2022年,瑞典警方自己都承认,全国有61个区域被列为“特别脆弱”地区,帮派犯罪和枪击事件成了家常便饭,连警察总长都无奈地说,“我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暴力浪潮,”   除此之外,瑞典引以为傲的福利体系也感受到了压力,大量难民的涌入,让住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捉襟见肘,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安置难民,但效果并不理想,难民的失业率远高于本地居民。   说实话,瑞典人的初衷是好的,谁都想帮助那些战乱中无家可归的人,但问题在于,他们可能高估了自己的接纳能力。   想象一下,你家来了一群需要帮助的客人,你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但如果客人数量远远超过你家的承载能力,结果会怎样?原本舒适的房子会变得拥挤,资源会紧张,生活质量会下降,瑞典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瑞典社会对移民问题的讨论受到了限制,任何人如果对移民政策提出质疑,很容易被贴上“排外”或“种族主义”的标签,这就导致问题一直被掩盖,得不到真正解决。   前首相赖因费尔特就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瑞典人为国际主义理想付出了高昂代价,”   好在,瑞典人已经开始意识到问题所在,2023年,瑞典通过了欧盟内最严格的移民法之一,大幅提高了移民门槛,司法部长明确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可持续的移民政策,”   这个转变告诉我们,瑞典正在寻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点。   瑞典的故事不是什么“圣母治国毁掉国家”的简单寓言,而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平衡人道理想与国家利益的真实探索,它告诉我们,再美好的理想,如果没有现实的支撑,都难以持久。   瑞典的经历让我思考一个问题,帮助他人当然是美德,但这种帮助是否应该有限度?   我认为,瑞典的“问题”不在于他们想帮助难民,而在于他们忘记了一个简单道理,任何系统都有其承载极限,就像一艘救生艇,它能救多少人是有上限的,超载只会让所有人都陷入危险。   真正可持续的帮助,应该建立在各国公平分担的基础上,为什么接收难民的责任主要落在瑞典、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身上?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好的解决方案需要的是国际合作,而不是依靠个别国家的“无私奉献”。   另外,我觉得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对各种问题进行开放、坦诚的讨论,在瑞典,早期对移民政策的质疑声音被压制了,这导致问题直到很严重时才被正视,如果一开始就能更务实地讨论移民规模和社会融合的挑战,也许今天的瑞典会处于更好的位置。   现在的瑞典似乎在寻找一种中间道路,既保持人道主义的初心,又基于现实情况制定更可持续的政策,这种平衡的智慧,其实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发,在做善事的时候,既要用心,也要用脑,既要考虑“应该做什么”,也要思考“能够做什么”。   说到底,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理想与现实的平衡点,太过理想主义,可能好心办坏事,太过现实,又可能失去人情味,如何在其中找到那条中间道路,不仅是瑞典面临的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