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美在芯片领域的博弈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紧张,就连不关注科技的朋友也知道了晶圆、光刻机等等专业的材料和设备。都知道,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而美国为了阻止中国芯的发展,以光刻机为挟,牢牢卡住了我们的“咽喉”。

ASML公司作为全球唯一能够独立制造EUV光刻机的顶尖芯片制造设备厂商,也不能继续供货给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科技企业不得不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但没想到,中国自研光刻机技术,竟遭到了批评。美、荷前后脚发声,指责中国自研光刻机技术会影响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不允许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掌握全产业链技术。不能买,自己造也有错吗?

实际上,越阻止中国干一件事,就越说明,对方害怕了。虽然西方曾吐槽中国自研光刻机技术是通过“逆向工程”,缺乏创新,但在任何行业,要想追赶上行业标杆,不都应该从学习模仿开始吗?
更何况,中国科研一开始确实是向西方学习,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保持创新,用新的视角、新的思路重新解题,才是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们在做的事情。

美、荷之所以坐不住了,就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几年前,ASML公司的高管也好,美半导体专家也好,都并不看好中国自研光刻机,字里行间都是对中国自研光刻机技术的鄙夷和轻视。ASML公司也毫不掩藏自己的傲慢,直言“中国短期内是不可能掌握光刻机技术”。

然而,短短几年的时间,似乎一切都变了。最让ASML无法接受的是,中国不仅实现了光刻机技术的突破,更实现了供应链的全面突围。浙江一家企业做出了媲美德国蔡司的镜片,江苏工厂的光刻胶良品率追上了日本JSR。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正在组成完整的国产替代链。

而中芯国际用DUV光刻机实现5纳米量产,堪称“教科书式的迂回战术”。这就像用普通相机拍出专业效果,虽然设备受限,但通过多重曝光和工艺优化,硬是走出了独特技术路线。华为最新手机处理器就是明证,性能丝毫不逊色。
现在回头看,西方的技术封锁,究竟锁住了谁?答案逐渐清晰了。对中国而言,技术封锁反而成了最好的“催化剂”,正推着中国科技快速向前。2018年之前,很多企业还抱着“造不如买”的想法,现在整个行业都清醒了,牢记一点“核心技术买不来”。虽然我们还没能攻克先进的光刻机技术,和西方之间仍然存在差距,但主动权似乎已经易主了。

最近,ASML在北京设立维修中心释放的信号也很微妙,既要遵守禁令,又舍不得中国市场。这种摇摆恰恰说明,中国半导体产业已经长成了他们无法忽视的存在。事实已经摆在眼前了,看看新能源汽车的逆袭,高铁技术的超越,谁又敢说,在光刻机这个赛道上,我们不能再次后来居上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