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已至,早晚的风渐有切实凉意,此时拿出薄外套穿上,喝口热汤,人会舒适不少。老话说“寒露脚不露”,今日木子来跟大伙简单讲讲换季时,身上哪些部位得特别留意保暖及一些实用小方法。
一、脚踝和脚底
脚为何这般怕冷?从传统观念来看,脚上有六条经络,且离心脏较远,气血流通较为缓慢,若寒气从脚底钻入并往上蔓延,有的人或会感觉肚子不太舒服,人也更易疲惫。
《黄帝内经》云:“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我平时喜每晚以温水泡脚,水面需高于脚踝些许,泡至后背微微发热便罢,泡毕速擦干,穿上袜子,我还爱添加些艾叶,泡后周身暖烘烘的,若诸君觉合适,不妨一试。
二、腰和肚子
腰腹这一圈,分布着不少重要经络,比如带脉,好似身体自带的一条松紧腰带,围于一圈,此处要是受凉,有的人会感觉腰板发僵,或者阵阵发凉。
当下很多人皆久坐,腰腹的气血本就较难流通,若衣服穿得单薄,后腰进风的状况便更显著,我惯常备一件轻薄的背心,早晚天气凉时穿于里面,护住腰腹,会舒适不少。
三、脖子和后背
后脖子那一片,有风池、风府这类含“风”字的穴位,就好像身上自有的几个风口,秋风一来,得记着先把它们关好,后背中间的膀胱经,阳气也从这通过,把它呵护好了,全身就越发轻易感觉到暖融融的。
昨晚的文章中,木子提及,让大家多系围巾外出,秋风袭来,若脖子与后颈暴露在外,易打寒战,一早一晚出门时,给脖子搭个“小围挡”。锻炼时也建议多穿一件,待身体活动开后再脱。
四、膝盖
膝盖之处,原本就没多少肉包裹着,凉气很容易就钻进去,天气一旦转凉,很多人先感觉到膝盖发僵,或者一阵阵冒出凉气,不少老人都会感慨,当下若不留意,年老时毛病便会找上门来,虽是戏言,然而及时保暖确实会让人更舒适些。
对于现今之人而言,护膝有一常被忽视之处,莫要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举例来讲,若坐着办公,每隔四五十分钟便起身活动活动,使气血得以流通。
分享几个寒露时节的实用小方法
这个时节,日常起居可以这样顾着点:
饮食中可添加些能暖身之物,比如饮用红枣姜茶,做菜时放入几片姜,身体便会感觉温暖,不过也无需弄太多,感觉舒适便好。
依着太阳的节奏,天完全黑了便休息,此时早点歇息,利于养精神,好让身体好好恢复。
晒背是个不错的方式,择上午或下午阳光没那么炽烈之时,晒晒后背,全身晒得暖烘烘的,心里也惬意。
寒露时节,愿你与家人平安温暖,安稳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