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黄仁勋发出警告:必须放开限制,外媒:搬起“芯片”砸自己的脚

导读:黄仁勋发出警告:必须放开限制,外媒:搬起“芯片”砸自己的脚“中国不再需要我们的芯片了!”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

导读:黄仁勋发出警告:必须放开限制,外媒:搬起“芯片”砸自己的脚

“中国不再需要我们的芯片了!”近日,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这番言论,彻底戳破了美国所谓“通过芯片封锁卡住中国咽喉”的虚妄幻想。

事实上,黄仁勋的焦虑并非毫无缘由。就在本月上旬,他已公开承认,英伟达在中国先进芯片市场的份额已从95%骤降至0%。如今,以华为昇腾芯片为代表的中国AI芯片,已然承接了英伟达退出后所空出的市场份额。

眼见着中国芯片产业正逐步摆脱对英伟达的依赖,这位芯片巨头的掌舵者心里十分清楚,倘若特朗普政府此类不当举措持续下去,美国的AI芯片产业极有可能被中国反超。

1、美国搬起“芯片”砸自己的脚

美国对我国AI芯片实施封锁可谓蓄谋已久。此前,美国首次颁布AI芯片出口管制条例,对英伟达A100、H100等高端AI芯片向中国出口加以限制,妄图切断中国获取先进算力的途径;此后,又将限制范围扩大至先进封装技术、高带宽存储芯片等领域,以填补所谓的“政策漏洞”;近期,美国商务部更是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含多家芯片企业。

美国的意图十分明确,即通过扼住AI芯片这一“高新智能技术的核心”,来遏制中国科技产业的升级发展。然而,现实却给了美国沉重一击。

以英伟达为例,受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依据去年的营收情况估算,英伟达今年将损失约500亿美元的潜在销售额。500亿美元意味着什么?2024年英伟达的研发总投入仅为125亿美元。黄仁勋坦言,若失去这500亿美元来支撑英伟达的研发,其行业领先优势将难以维系。

更为关键的是,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2024年中国在全球AI芯片需求中占比达32%,是全球最大的AI芯片消费市场。英伟达缺席这一核心市场,意味着它将直接面临“被市场反向抛弃”的局面:国内大型企业为适配国产芯片,已着手重构算法框架。这意味着,即便未来英伟达恢复对华出口,其芯片也需“重新适应中国市场”,而非以往的“中国市场适配其产品”,其原有的生态优势将消失殆尽。

然而,美国似乎并无悔改之意。他们始终认为,只要掌控核心技术,就能永远占据主动地位。实际上,美国试图通过封锁手段打压中国已非首次。但美国妄图凭借政策限制来阻碍中国发展的如意算盘终将落空——他们封堵的是自身的市场之路,却激发了中国企业破局的动力。

2、崛起的中国制造

诚如黄仁勋所言:“中国具备强大的科技实力与制造业实力,他们不会坐以待毙。”此前因美国限制措施所造成的市场空白,如今已由国产制造厂商成功填补。

在硬件领域,今年第一季度,华为推出了昇腾910C芯片,实现了对英伟达GB200 NVL72芯片的完美替代,稳稳承接住了英伟达让出的AI芯片市场份额。在软件方面,DeepSeek的开源社区持续对华为CANN架构进行优化,逐步缩小与英伟达引以为傲的CUDA软件生态系统之间的差距,大幅提升了国产芯片的利用率。

可以说,英伟达的这一“退让”之举,反而为中国AI芯片产业创造了生存与崛起的空间。更为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在承接美国所“让出”的市场份额的同时,还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并逐步实现反超。由此可见,美国妄图“卡中国脖子”的如意算盘,最终却为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3、中国芯”的未来

中美在AI芯片领域的博弈态势,正从以往的“单极垄断”格局逐步迈向“双线并行”的新局面。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已明确承认,即便在当前阶段,中美两国在AI芯片技术层面的差距已缩小至不足两年。倘若美国持续实施相关限制措施,中国实现反超的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

对美国而言,其相关政策的反噬效应已然显现。芯片走私现象屡禁不止,与盟国的合作意愿持续低迷,本土芯片企业也在持续承受巨大压力。而对于中国来说,在AI芯片领域实现突破的意义,远不止于替代进口产品,更重要的是构建起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当华为的芯片不断进行迭代升级、DeepSeek的算法持续更新优化时,一个彰显中国自立自强的AI芯片生态正逐渐成型。

技术发展的浪潮从来不会因人为因素而被阻挡。黄仁勋的喊话或许仅仅是一个开端,当封锁政策倒逼出的创新力量全面释放时,全球科技格局或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