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文179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62岁的李叔是个老烟民,退休后饮食也不太注意。前不久体检报告上赫然写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他吓出一身冷汗,问医生:“斑块还能不能消掉?是不是离心梗、脑梗不远了?”
医生叹口气说:“不是不能逆转,但得看你血脂控制得怎样。”
动脉斑块,听起来像“血管里长了石头”,很多人以为一旦出现就无可挽回。其实,事情并没那么绝对。
 一、斑块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养”出来的
一、斑块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是“养”出来的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实是血管壁上的“脂肪沉积物”,里面夹杂着胆固醇、钙质、坏死细胞等。这个过程就像血管“年久失修”,慢慢堵塞管道。
根据《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指南》,斑块的形成往往经历 “内皮损伤 → 脂质沉积 → 炎症反应 → 斑块增生钙化” 的过程,至少持续5年甚至更久。
一旦形成斑块,如果不控制,可能出现破裂,诱发心梗、脑梗、中风等严重后果。
 二、斑块不是绝症,早期有机会“逆转”
二、斑块不是绝症,早期有机会“逆转”这年头,听到“斑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完了。但医生强调,早期的“软斑块”是有可能稳定甚至变小的。
所谓“逆转”,并不是斑块彻底消失,而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让斑块变得稳定、不再长大、不易破裂。这就像把“活火山”变成“死火山”,不再威胁生命。
201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控制低密度胆固醇(LDL-C)在1.8mmol/L以下,有助于斑块缩小或钙化稳定。
所以,关键不是“有没有斑块”,而是能不能稳定它。
 三、关键指标:不是只看总胆固醇
三、关键指标:不是只看总胆固醇很多人拿到体检单,看着“总胆固醇正常”就放心了。其实,真正决定斑块风险的,是以下几个血脂核心指标: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叫“坏胆固醇”,是斑块的主要原材料。目标值应控制在<2.6 mmol/L,高危人群应<1.9 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能清除血管垃圾。男性应>1.0,女性应>1.3。
· 甘油三酯(TG):升高时会促进动脉硬化,尤其是空腹值>1.7 mmol/L需警惕。
· 载脂蛋白B(ApoB):直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部分医院已纳入常规检查。
医生强调:单看总胆固醇不准,要结合多个指标综合判断。
 四、别光盯着数字,生活方式才是基础
四、别光盯着数字,生活方式才是基础控制血脂不是光靠药,关键还是“吃动睡戒”四大基石。
· 吃得清淡:减少高油高盐食物,控制红肉,增加深海鱼、坚果、全谷物摄入。
· 动得科学: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
· 睡得规律:长期熬夜会扰乱脂质代谢,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 戒烟限酒:烟草会损伤血管内皮,是斑块形成的“始作俑者”。
如果已有斑块,医生通常会根据风险评估,开具他汀类、贝特类或依折麦布等降脂药物,但生活方式必须同步调整,才能真正“稳住斑块”。
 五、这6类人群,斑块风险更高,必须定期查血脂
五、这6类人群,斑块风险更高,必须定期查血脂不是人人都要紧张,但以下人群建议每年查血脂一次:
1. 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者
2. 有家族早发心血管病史者(如父母50岁前突发心梗)
3. 长期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者
4. BMI≥24,特别是腹型肥胖人群
5. 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下降,保护作用减弱)
6. 已出现头晕、胸闷、走路发沉等症状者

医生建议血脂检查尽量空腹8小时以上,更能准确评估甘油三酯水平。
六、别被保健品和“通血管食物”忽悠了“吃银杏叶、丹参片能通血管”“每天喝绿茶能化斑块”……这些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但权威指南从未推荐过任何保健品可逆转动脉硬化。
医生强调:没有任何一种保健食品可以替代他汀、贝特类药物的降脂作用。真正有效的,是长期坚持科学生活方式和个体化药物治疗。
至于所谓的“通血管食物”,倒不如日常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它们虽不能“通血管”,但有助于调控血脂、降低炎症。
 七、写在最后:斑块不是“判死刑”,但你得动起来了
七、写在最后:斑块不是“判死刑”,但你得动起来了动脉斑块的出现,说明血管已经“老化”“受伤”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晚了。
真正决定你未来心脑血管健康的,不是有没有斑块,而是你从今天开始做了什么。
别等到心梗来敲门,才想起控制血脂。别等到中风倒地,才后悔没早点动起来。
现在就开始,改变还来得及。
参考资料:[1]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编[2]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进展与指南解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年第49卷第6期[3]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2016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