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脑供血不足的人,一般有4个症状!做好几件事,给脑血管松绑

►本文2188字 阅读5分钟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

本文2188字 阅读5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最近总觉得自己“脑袋不够用”:一坐下来就犯困,刚刚说过的话立马忘,早上起床还会头晕目眩,走两步就想坐下歇歇。她也没当回事,以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正常老化”。直到有天晕倒在厨房,被家人紧急送医,才知道自己得了“脑供血不足”。

医生的话让她一惊:“其实早就有信号了,只是你没当回事。”脑供血不足,虽然听起来不像“脑梗”那么吓人,但如果长期忽视,真的可能一步步走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那它到底是怎么回事?身体又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帮脑血管“松松绑”?今天就来把这个事儿讲清楚。

一、脑供血不足,不是“老年人专属”

过去大家一提到脑供血不足,总觉得那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确实,随着年龄增长,脑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加剧,是导致脑供血减少的重要原因。但现代人久坐少动、饮食油腻、熬夜成性,也在悄悄把“缺血”的年纪提前。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已超过12%,而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脑供血不足,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脑动脉逐渐狭窄或硬化,导致脑部获得的氧气和营养减少,进而影响大脑功能。它不像脑梗那样“突发”,但危害却不容小觑。

二、身体出现这4个信号,警惕脑供血不足

别等到晕倒才后悔,身体早早就给了提示。下面这4个症状,很多人都有,却被当成“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

1. 早上起床容易头晕

不少人一觉醒来,刚坐起身就感到天旋地转,甚至眼前发黑。这种“起立性眩晕”,很可能是大脑一时缺血造成的。特别是血压本就偏低或有颈椎病的人,更容易在清晨血流缓慢时出现这种情况。

2. 记忆力下降,说话打岔

“我刚才说啥来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时刻,尤其是中老年人。但如果频繁出现记忆减退、词不达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并伴随情绪变化(容易烦躁、焦虑),就要警惕——可能是脑部神经细胞因缺血供氧不足所致。

3. 手脚发麻,动作变慢

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影响四肢末梢的神经反应。你可能会觉得:

手脚发麻

拿不稳东西

走路没劲儿,容易绊脚

这些都不是“老胳膊老腿”的问题,而是神经传导出现了障碍。

4. 睡得多却总犯困

有些人晚上睡了8小时,白天还是昏昏欲睡。甚至在家看电视、吃完饭后都能打盹。这种“睡不醒”的状态,其实是因为大脑没有得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身体在强行“省电”。如果你经常觉得“脑子不够用”,要警惕是否是供血问题在作祟。

三、脑供血不足的“幕后黑手”有哪些?

弄清楚原因,才能对症处理。常见的元凶有这些:

高血压:长期高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

高血脂:血脂异常容易形成动脉斑块,堵住血管。

颈椎病:影响椎动脉血流,直接减少脑供血。

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遗传因素不容忽视。

不良生活方式:熬夜、吸烟、久坐、油腻饮食,都是“硬伤”。

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单独出现,而是“组团作案”,加速脑血管老化。

四、想让脑血管“松口气”,做好这几件事

1. 管住嘴,吃对食物

饮食是调节血管健康的第一步。

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鱼、核桃、亚麻籽油,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

多摄入抗氧化食物,如蓝莓、番茄、菠菜,有助于清除自由基,保护血管壁。

控制盐分和油脂摄入,减少血压波动。

少吃高糖高脂加工食品,如香肠、蛋糕、奶茶等。

别小看一日三餐,吃得对,大脑才会“吃得饱”。

2. 动起来,让血液“跑得更快”

别以为运动只是为了瘦,其实更是为了通血管。

快走:每次30分钟,每周5次,简单有效。

太极、八段锦:适合中老年人,强身健脑。

伸展运动:特别是颈部活动,能缓解椎动脉压迫。

静则血瘀,动则血畅。每天动一动,脑袋更清醒。

3. 定期体检,别等出事才检查

很多人觉得“我没什么不舒服,就不用查”。但脑血管疾病往往“无声无息”,等症状明显,病情可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建议每年做一次基础检查:

血压、血脂、血糖

颈动脉彩超

心电图、脑部CT(根据医生建议)

“早发现,早处理”,比什么都强。

4. 保持情绪稳定,别让压力“憋”坏了脑子

情绪激动、长期焦虑、压力大,都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供血。

学会情绪调节,比如深呼吸、冥想、写日记

不要总把委屈往心里吞,和人聊一聊,心就轻了

睡眠要充足,别熬夜追剧、打牌、刷手机到深夜

心宽一寸,血管宽一尺。

五、脑供血不足≠脑梗,但千万别掉以轻心

脑供血不足虽然是“慢性病”,但如果不加干预,可能会演变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脑梗塞

认知障碍,甚至老年痴呆

根据《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超过40%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都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所以别再觉得“头晕是小事”,它可能是大病的前奏。

写在最后

我们的大脑只有巴掌大,却控制着整个身体的运转。而脑供血,就像是它赖以生存的“油库”。一旦缺油,别说跑不快,连开机都难。

不管你是张阿姨,还是每天加班的白领、天天熬夜的学生,只要你有上面提到的症状,就要开始关注脑供血的问题了。给脑血管松松绑,不是难事,从吃好饭、动动身、睡好觉做起,就能慢慢把危险挡在门外。

参考文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22年 第21卷 第3期

《中国循环杂志》. 2021年 第36卷 第9期

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脑健康指南(2022年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