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从“陪聊”到4650亿身家!马化腾和腾讯,曾经下过的那些“狠注”

20年前,马化腾还在QQ上伪装女性账号陪用户聊天,只为留住早期用户。20年后,他每天净赚超过5个亿。2025年10月,胡

20年前,马化腾还在QQ上伪装女性账号陪用户聊天,只为留住早期用户。20年后,他每天净赚超过5个亿。

2025年10月,胡润研究院发布最新百富榜,马化腾财富一年增长1500亿元,达到4650亿元,保持第三名。这位54岁的腾讯创始人,在短短一年内平均每天净赚超过4亿元。

而在2025年2月17日上午9点50分,马化腾曾以569亿美元身家短暂超越钟睒睒,再次成为中国首富。

尽管随后腾讯股价回吐部分涨幅,但这一瞬间足以印证他二十多年的创业传奇。马化腾的财富增长主要得益于腾讯游戏、广告和金融科技三大主业的协同拉动。

2024年,腾讯全年营收达6602.57亿元,同比增长8%;净利润1940.73亿元,同比增长68%——相当于每天净赚超过5.3亿元。

No.01早年岁月,潮汕少年的天文梦

1971年10月29日,马化腾出生于广东省东方县(现海南省东方市)八所港。这是一个普通的城市中产家庭,但他的出生年份却暗合了时代节拍——中国计算机产业正酝酿萌芽。

马化腾是潮汕人,这一商帮以敢闯敢干、精于经商闻名于世。潮汕商帮的传统是“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这种商业基因早已融入他的血液。

小时候的马化腾对天文情有独钟,小学四年级时就能自己动手做出一台简陋望远镜。夜观星象成了他最大的乐趣,那些遥远而神秘的星球满足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1984年,13岁的马化腾随家人从海南迁至深圳,入读深圳中学。这一年来得恰到好处——深圳经济特区刚刚设立四年,整个城市犹如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处处充满着机遇与可能。

在深圳中学,他第一次接触到了计算机。那个年代的计算机还是稀罕物,他却对此一见钟情,仿佛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1989年,马化腾以739分的高分考入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因为深大没有天文系,他选择了与梦想最接近的专业。在计算机世界里,他找到了与星空同样浩瀚的虚拟宇宙。

大学期间的马化腾已经展现出非凡的技术天赋和商业头脑。当机房紧张时,他会在硬盘写分区把机器锁定,不让别人使用那台好电脑。

他的毕业设计是图形化界面股票行情分析系统,竟然以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毕业实习单位——深圳黎明网络公司。这笔交易是他商业才华的初次显露,也为他未来的创业埋下了伏笔。

No.02创业前夜,精准蓄力的打工岁月

1993年,马化腾从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进入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担任编程工程师,专注寻呼机软件开发。这份工作看似平常,却为他未来的事业积累了双重优势:技术功底与行业洞察。

在润迅工作期间,马化腾曾回忆道:“过去懂程序的不懂通讯;懂通讯的不懂程序。而自己恰好两样都懂”。这种跨界优势成为他日后创业的独特竞争力。

1995年2月,马化腾做了一次关键投资——拿出5万元开设惠多网深圳站,取名“Ponysoft”。这个早期的网络社区,让他结识了丁磊等一批互联网先驱。

通过惠多网,马化腾看到了一个超越寻呼机的全新世界。更多网友开设惠多网站点,其中就有求伯君和雷军。这些技术爱好者形成的网络,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最早期的摇篮。

慧多网网友丁磊于1996年成立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1998年带领网易转型做门户网站,他的成功直接点燃了马化腾的创业梦。

1998年,马化腾已经通过开发实用软件积累了相当资金。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销量一直不错。

但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来自股市——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这笔钱为他独立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润迅工作的五年间,马化腾没有急于创业,而是像一名耐心的猎人,

积累着技术、人脉和资金。他后来总结创业经验时说:“如果要创业,最好不要单枪匹马。要发挥自己所長,同時要找夥伴一起來做,這樣能夠彌補自己不足”。

No.03腾讯诞生,绝境求存的“狠注”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终于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他和发小张志东一起,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之后又吸纳了三位股东: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

马化腾后来谈到创业初衷时说:“我和同伴们当时在传统的通信系统与互联网之间看到了一种跨界融合的可能,促使我想去用互联网的方法努力优化人们的通信方式”。

公司取名过程颇为曲折。当时准备了四个备用名:网讯、捷讯、飞讯和腾讯。去工商局注册时,前三个名字已被注册,只有“腾讯”能用。这个当时无奈的选择,后来响彻整个中国互联网。

腾讯最初的产品是“无线网络寻呼系统”,但BP机市场很快萎靡不振。马化腾敏锐地转向模仿以色列即时通讯软件ICQ,推出OICQ(QQ的前身)。

2000年,腾讯遭遇双重危机。ICQ母公司美国在线(AOL)起诉腾讯侵权,要求OICQ改名。与此同时,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无数互联网公司倒下。

最困难时,马化腾曾考虑将QQ卖掉,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功。QQ用户增长快,运营投入大,马化腾四处筹钱,最终获得IDG和盈科数码的第一笔投资,腾讯发展才步入正轨。

创业初期,马化腾甚至不得不亲自上阵,伪装成女性账号在QQ上陪用户聊天。他后来回忆道:“用户进来,没有人聊天,我要陪聊,后来被人发现了,自己要换个头像”。

这种为生存而战的经历,塑造了腾讯早期的企业文化——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在马化腾看来,“机会就像河流里的泥鳅,处处可见,但都无法轻易抓获”。而抓住机会的关键,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No.04关键转折,自我革命的智慧

2004年6月16日,马化腾带领腾讯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700.HK。腾讯成为第一家符合港交所上市须3年盈利纪录的科网企业。

从这一刻起,腾讯不再是一家小创业公司,而是一家公众企业。马化腾后来回忆,当年在港集资时,市盈率估值仅为10多倍,

较美国科网股动辄60倍低,但最终仍选择香港:“因希望腾讯投资者及用户可以在同一个时区交流”。

上市后的腾讯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官僚主义、效率低下等“大企业病”开始显现。

马化腾敏锐地意识到问题,他在2012年提出:“团队规模变大后,很容易会滋生出一些大企业毛病”。腾讯随即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将业务系统升级为事业群制。

然而,真正的危机来自2010年左右。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腾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马化腾后来回忆:“一次是2010年左右,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我们面临着其他产品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全新的方向和移动端产品来实现转型”。

2011年1月21日,腾讯的“救命稻草”——微信正式推出。在随后的版本迭代中,微信陆续推出了“摇一摇”、漂流瓶、二维码、朋友圈和支付功能。

微信的快速发展,为腾讯赢得了宝贵的移动互联网船票。马化腾感慨:“那一次快速的转型为我们赢得了一张宝贵的移动互联网船票”。

但马化腾并不相信“弯道超车”的说法,他曾表示:“我不太相信弯道超车,更欣赏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No.05AI时代,腾讯的下一场豪赌

面对人工智能的新浪潮,马化腾再次展现出他敢于下注的魄力。

2025年5月14日,马化腾公开现身腾讯股东大会现场。他表示,“AI能力已经对效果广告与长青游戏等业务产生了实质性的贡献”。

2025年第一季度,腾讯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达到274.76亿元,主要包括对IT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的投入。这样的投入规模,足以显示腾讯对AI的重视程度。

马化腾进一步透露:“数月前,我们重组了AI团队以聚焦于快速的产品创新及深度的模型研发、增加了AI相关的资本开支、并加大了我们对原生AI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

在具身智能领域,腾讯选择的是合作而非替代的策略。马化腾表示:“在具身智能领域,腾讯希望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

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件,这和我们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这种开放合作的姿态,与腾讯一直以来的“连接器”战略一脉相承。

对于AI的高投入,马化腾展现出战略耐心:“我们相信这些加大的投资,会通过提升广告业务的效率及游戏的生命周期而带来持续的回报,

并随着我们个人AI应用的加速普及和更多企业采用我们的AI服务,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与此同时,马化腾也十分清楚,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创业的初心。在他看来,“跨越难关的关键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创新求变”。

No.06财富密码,马化腾的“狠注”哲学

纵观马化腾的创业历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四次“狠注” 。

第一次“狠注”:生存之注。在腾讯最困难的时期,马化腾不惜伪装女性陪聊、四处筹钱,甚至考虑卖掉QQ。这种为了活下去不惜一切的决心,是腾讯能够度过寒冬的关键。

第二次“狠注”:产品之注。从QQ到微信,马化腾始终把产品放在首位。他总结道:“听到用户有微言,都会自動自覺作調整和改進”。这种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是腾讯产品能够赢得用户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狠注”:组织之注。面对大企业病,马化腾敢于对组织架构动手术。从职能式到事业群制,再到最新的PCG事业群,每一次组织调整都是为了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第四次“狠注”:未来之注。面对AI浪潮,马化腾毫不手软地投入巨资。2025年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91%达到274.76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彰显了他对未来的信心。

马化腾的创业哲学,融合了潮汕商帮的精明与深圳特区的开拓精神。他曾说:“我们当时之所以有创业的动力,与这种时代浪潮和深圳‘拓荒牛’精神的感召是密不可分的”。

在他看来,“互联网给予人无穷的想象力,对年轻人来说永远都存在好的机会,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敏锐地发现并做到最好”。

2025年,在腾讯深圳总部,马化腾望着办公室内保留着的赛格科技创业园旧照片。那里曾经空无一人,却见证了那个时代年轻人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毅力。

从昔日华强北的“砌机”少年,到今日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马化腾用二十余年诠释了什么是“莫忘创业初心”。

当伪女性陪聊是为了生存的狠,断臂求生砍掉不赚钱的业务是果断的狠,千亿砸AI是面向未来的狠。这些狠注背后,是一个广东商人最纯粹的商业智慧:活着、增长、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