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选电动车满耳朵都是 “智能”,到底哪些是真智能、哪些是噱头,越听越糊涂。
到了 2025 年,这趋势越来越明显 —— 以前电动车就是个单纯的代步工具,现在尤其是 90 后、00 后年轻人选车,没点智能功能都觉得拿不出手。但很多所谓的 “智能”,说实话,这其实是给车主添麻烦。
那为啥爱玛这哥大老牌,只能排在第二梯队呢?

虽然爱玛的销量没话说,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列,你家小区里十辆电动车,五六辆可能都是它的;门店更是多如牛毛,家底确实厚实。
但说到智能化,它是真的跟不上节奏。
它的定位是 “大而全”,从买菜用的基础款到偏豪华的车型都造,想把所有用户都覆盖到。可结果呢?就像一个学生想把每门功课都考 100 分,最后可能每门都只拿到 80 分,在 “智能” 这门 “单科” 上,甚至没及格。
根据 2025 年能查到的最新全年数据,爱玛研发钱没少花,但这些资金大多用在了电池、电机这类传统项目上,真正分给 “智能化” 的比例,实在太低了。
这就导致了一个挺尴尬的情况:它的智能功能,不少是 “伪智能”。
说白了,就是整个手机 App,能解锁、能看个剩余电量,就敢叫 “智能” 了。这些功能互相独立、互不联动,你的车和手机、手表之间没什么交互,更别提像手机更系统那样的整车 OTA 升级了 —— 完全没有。这就好比 2025 年买了款 “新款智能手机”,结果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连网都上不了、微信也用不了,你说这算哪门子智能?
但为了这个所谓的 “智能” 多花了好几百,结果新鲜了两天就再也没打开过那个 App,太麻烦了。
那小牛呢?它不是主打智能吗,怎么也没能冲在前头?
虽然小牛在智能这块确实有两把刷子。
小牛是最早做智能电动车的,当年它的中控系统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可惜后续发力不足 —— 听说后来公司把重心放在了新能源汽车上,电动车这边的技术就没怎么更新,没建起真正的技术壁垒。
最后咱们说说九号,它凭啥能成行业领头羊?

九号这牌子,以前是做平衡车的,不少人可能还有印象,它进入两轮电动车市场不算早,但走的是 “降维打击” 的路子 —— 没把电动车当成 “交通工具” 来造,而是按 “智能机器人” 的思路去设计。
划重点:九号的智能是 “真智能”,是一套完整的生态。
它有个叫 RideyGo! 的系统,这里必须提它的无感解锁功能:你根本不用掏钥匙或手机,人走到车旁边,车自己就解锁了;办完事离开,它自己就上锁。这种体验,尤其在你两手提满东西或者下雨天的时候,简直太方便了,彻底摆脱了钥匙这个累赘。

而且它的车都能 OTA 在线升级,你的车能像手机一样 “升级成长”,不断新增功能,越用越新 —— 更准确地说,是彻底改变了你和车的关系。
最新款车还用上了 AI 算法,能根据你的骑行习惯优化动力,预测续航也更准,让你心里有底,减少续航焦虑,涓姐觉得这特别人性化。
最关键的一点来了:它还不贵!
进入 2025 年,九号开始发力中低端市场,把不少高端智能功能下放到了三千块价位的车型上,真正做到了 “高端不高价”。其实这才是最狠的 —— 当别人还在把智能当奢侈品卖高价的时候,九号已经把它做成了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标配。
这也给整个行业提了个醒:未来的电动车市场,光靠门店多、销量大已经不够了。车主越来越精明,越来越清楚自己需要什么,那些花里胡哨的 “伪智能” 骗不了人。谁能真正解决车主的日常麻烦,谁才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