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有分析认为,中国昨晚通过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形势。 新闻联播一开场就把先辈牺牲和外部风险摆出来,其实就是把话说透了:和平从来不是躺着就能来的,发展也得睁大眼睛看清楚形势。 就在不久前,一款名为华为Mate80的手机在发售后几分钟内便被抢购一空,其核心是一枚叫做麒麟9030的芯片,这枚芯片的性能足以和苹果、三星的顶级产品一较高下。 更关键的是,它是在没有最先进EUV光刻机的条件下,由中芯国际用相对成熟的DUV设备制造出来的。这无异于在别人精心构建的技术壁垒上,硬生生砸开了一个缺口。 这次突破之所以振奋人心,是因为它发生在美国技术封锁最严酷的时刻。当时,台积电在美国压力下停止为华为代工高端芯片,国内手机厂商只能无奈选择性能打折的替代品。 产业链的困境更为严峻,连芯片工厂维修设备的零件都得从海外淘二手的,等上三个月海运是家常便饭,这种局面摆明了就是要从根源上掐断中国科技产业的上升通道。 然而,芯片领域的这场硬仗并非孤例。在新能源赛道,光伏产业也曾面临国外利用技术专利“卡脖子”的企图。 但中国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埋头苦干,向核心技术持续投入,多年之后,局面彻底反转。如今,全球超过九成的光伏组件、硅片和电池片都产自中国,那些曾经想拿捏我们的国家,反过来需要从中国购买设备来完成自己的能源计划。 这生动地说明,当别人想设置障碍时,我们已经靠自己修出了一条更宽阔的道路。 从芯片到光伏,这些成功的背后,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逻辑:基于对风险的清醒判断,进行持续且精准的投入。 这种清醒的判断力,也体现在对国家命脉——粮食安全的守护上,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国通过“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并大力发展农业科技。 到2025年,粮食产量预计将达到7.09亿吨,这让中国在任何外部动荡中都能保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底气,毕竟,吃饭问题若是受制于人,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 与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相辅相成的,是为和平保驾护航的国防建设,2025年1.81万亿元的国防支出,增长7.2%,这些钱都用在了刀刃上,旨在构建一支能打赢未来战争的现代化军队。 这并非为了对外扩张,而是为了确保我们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来捍卫和平,道理很简单,只有你手里的盾牌足够坚固,别人才不敢轻易向你动武。 现在回头看,新闻联播的开场其实是把窗户纸彻底捅破了:别再沉浸于岁月静好的幻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和平是靠实力守出来的,发展是靠斗争拼出来的。 先辈们用血肉之躯为我们换来了站起来的机会,抗美援朝战争中,近二十万名烈士的牺牲,就是为了后人能够挺直腰杆。 今天,我们面对的技术封锁和市场打压,虽然没有硝烟,但同样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 因此,在关键领域不计成本的投入,正是对先辈牺牲的最好告慰,也是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的必然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