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去世,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坏习惯”,一百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长寿这事儿,在龚来发身上最扎眼。他活到133岁,中间没啥大病小灾。饮食简单,早晚两顿,玉米窝头拌野菜,偶尔加点咸菜荤腥。仡佬族山区粮食少,他从小吃粗粮惯了,不挑剔。劳作是他的命根子,八十岁还上山砍柴,九十岁帮着插秧。身体检查时,血压脉搏正常,皮肤没老年斑,关节灵活。医生说,这老头儿血管硬朗,肺活量大,搁年轻人都不多见。 可说到他的“坏习惯”,那就得单拎出来说说。二十岁出头,龚来发开始抽旱烟。村里人干活累了,就围坐抽一口土烟解乏。他试了几次,就上瘾了。从那起,一百多年天天抽,从没断过。清早挑水回来,坐门槛上抽两口;午后歇脚,靠树干抽几口。旱烟杆子竹制的,烟丝自晒的,粗野得很。 这习惯在当时山村常见,仡佬族男人多爱抽烟解闷。可搁长寿老人身上,就成谜了。医生查过,说按理长期抽烟伤肺,可龚来发例外。或许山里空气新鲜,烟草不烈,加上他体质特殊。外界分析,长寿不光靠不抽烟,还得看整体。心态平和最关键,他从不跟人吵架,遇事儿不急,干活踏实。唱山歌是他的另一爱好,劳作时哼几句,调子虽哑,村人听着亲切。 1993年,国家老龄委搞长寿人口普查,专人上贵州山区核实。工作人员翻族谱查户口,确认龚来发1862年生人,那年清同治年间。各项指标对上,他被评为“中国长寿之王”,131岁。消息一传开,媒体蜂拥而至。记者医生研究者挤进向家小院,量血压听心跳,查皮肤测骨密度。全正常,没毛病。他自己说,没啥诀窍,吃饱干活不生气。 认证后,龚来发的生活多出些变化。政府给建新房,补贴增加,村里修路通车。他还是老样子,抽烟唱歌干零活。外界好奇他不娶媳妇儿的事儿,他不细说,就提早年苦日子多,劳作忙。仡佬族老人多独身,他算典型。媒体报道多,报纸杂志争相登,成了长寿典型。研究者总结,他的长寿是多因素叠加:遗传、环境、习惯。贵州喀斯特地貌,空气好水纯,仡佬族饮食清淡,都帮了忙。 抽烟这点,成了焦点。有人说,或许旱烟尼古丁低,抽法浅,不像卷烟猛。龚来发抽得慢,烟雾不深吸,肺部负担小。村里老人忆,他抽烟时总笑眯眯,像是放松方式。心态这块儿,科学上讲,压力小激素稳,免疫力强。 长寿研究里,龚来发是活样本。国际上,蓝区老人多类似:地中海、冲绳、日本四国。吃素多动,心宽。他们抽烟少,可他例外,成了个案。国内长寿区,巴马广西、荔波贵州,也多仡佬苗族。共同点是生态好,社会稳。龚来发不识字,文盲,但智慧在生活里。教村里年轻人,干活别偷懒,吃苦耐劳是本钱。 1995年3月12日,龚来发突然腹痛发黄,村医诊断急性黄疸性肝炎。抢救两天,没顶住,走了,享年133岁。仡佬族风俗,出殡那天全村送,棺材上坡,烟杆留作遗物。身后,研究继续。专家分析,死因是肝炎,可能是感染或老化。长寿不等于不死病,他也扛不住急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