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都在模仿F22,为什么就对歼20望而却步? 其实原因很简单,你看谁家有技术能一次性搞定可动鸭翼、边条翼、全动垂尾和DSI进气鼓包这几项。 各国开发战机时,很多选择借鉴F22的外形,因为这种布局验证过,起步容易。韩国KF21项目从F22机头到尾翼基本复制,号称迷你版,但他们避开歼20的鸭翼设计,转用常规结构。 土耳其可汗战机也一样,外形像F22,发动机和雷达靠进口,核心技术没独立。为什么不学歼20?简单说,那些技术太难,一次性搞定鸭翼、边条翼、全动垂尾和DSI进气道,需要全套工业支撑。 先聊可动鸭翼,歼20的鸭翼前置,能通过偏转产生涡流耦合,提升升力和机动性,但偏转时容易增加雷达反射面,破坏隐身。 杨伟团队通过计算优化角度,平衡机动和隐身。韩国KF21担心隐身问题,直接放弃鸭翼,改用F22式布局。瑞典FS2020试过前掠鸭翼,飞控系统处理不上仰发散,项目黄了。俄罗斯T50也没用鸭翼,原因类似,技术门槛高。 边条翼和全动垂尾组合更复杂。歼20的边条翼狭窄,可控下垂,引导涡流走向,强化大攻角稳定。全动垂尾在超音速时全偏转,提供航向控制,避免振荡。 需要超算模拟气动互动,海量风洞数据支持,中国采集数百万组信息。其他国家少见这种设计,因为计算量大,涡系复杂,F22用固定垂尾简单些。 歼20气动面多达16个,包括鸭翼、边条、前缘襟翼、主翼、副翼、全动垂尾、腹鳍,涡流至少五种,控制起来难上加难。 DSI进气鼓包是歼20独门绝活,不对称设计,凸面偏上,进气口可调,无附面层隔道,优化气流,减轻重量,提升隐身。 加工用高精度数控机床和特种材料,全球五代机中独一无二。俄罗斯试仿DSI,材料强度不够,原型变形,只能用传统进气道。韩国KF21和土耳其可汗都没 DSI,进气道简单,超音速性能差些。 这些技术叠加,形成门槛。韩国KF21外形似F22,但缺内置弹仓和高级飞控,质疑是不是真五代机。土耳其可汗首飞了,发动机用GE F110,雷达国产但依赖外援,自主率低。 相比,歼20从气动到航电自主,飞控软件代码超100万行,是F22三倍。国际上看,美国2024年智库报告说,歼20鸭翼布局和DSI给超音速巡航和超视距作战独特优势,复制需几十年积累。 F22总设计师承认,歼20气动设计重定义五代标准。中国突破靠材料研发、飞控算法全链条,超算、风洞、数控机床集体发力,杨伟说不是追赶,是开新赛道。
中国是如何拥有歼20的?美国五角大楼:中国瞒了全世界!
【2评论】【8点赞】
热仆郎含精量最高
能正儿八经造战机的国家都没几个,你还指望他们模仿全球最强五代机歼20,风洞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