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

风城春史呀 2025-07-22 14:34:15

1938年,138师师长下令剥光132头日寇的衣服,然后全部砍头,用禽兽的血祭奠南京遇难同胞,当日军指挥官赶到后,都不禁颤抖的说:“从没见过这么狠的中国军队。”这位铁血将军,便是抗日名将,桂系狠人莫德宏。   当消息传开,日军高层震怒之余,更多的是困惑不解。在他们的情报里,我军大多纪律涣散,甚至有些软弱可欺,为何这支来自广西的部队,却如同地狱里爬出来的修罗?   他们不知道,就在不久前,师长莫德宏刚刚拿到一份来自南京的战报,那上面记录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被刺刀挑破的婴儿、被烈火焚烧的民居和秦淮河上漂浮不绝的同胞尸骸。   那天,莫德宏把自己关在指挥部里,一宿没睡。警卫员只听见里面传来磨刀石摩擦刀刃的声音,刺耳,且充满了某种压抑的仪式感。   天亮时,莫德宏推门而出,双眼布满血丝,他对手下下达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在全师的阵地前,挖一个大坑。他要用敌人的血,告诉这片被蹂躏的土地,我们回来了,回来复仇了。   所以,当那132名隶属于第六师团的日军俘虏被押上来时,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支讲究《日内瓦公约》的军队,而是一群眼里燃烧着复仇火焰的审判者。   有个日本兵用生硬的中文喊着优待俘虏,莫德宏只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反问道:“南京城里手无寸铁的百姓,你们优待了吗?”   这一问,问得所有桂军士兵都红了眼。他们手中的大刀,不再是单纯的武器,而是承载着三十万冤魂重量的法器。刀起头落,没有犹豫,没有怜悯。这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审判。   这场血祭之后,日军对138师展开了疯狂的报复性进攻。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这支部队的狠,不只体现在对待俘虏上,更体现在战场上对自己人的狠。   台儿庄外围战,莫德宏的阵地成了日军精锐板垣师团啃不动的硬骨头。弹药打光了,士兵们就抱着集束手榴弹冲向坦克,阵地被突破了,他们就地组织肉搏,用大刀和刺刀跟敌人搅在一起。   有一次,莫德宏被日军炮火围困在一个叫北树庄的地方,部队断粮,只能靠零星空投维持。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两颗炮弹落在他身边不远处,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整个人掀飞,埋进了炸开的泥土里。   随从们疯了一样刨了十几分钟才把他挖出来,他满身是土,耳朵被震得暂时失聪,但爬起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却是:“阵地还在谁手上?”   这份狠劲并非与生俱来。在他的少年时代,莫德宏只是广西苍梧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父亲早逝,他跟着母亲种菜养鹅,补贴家用。   在私塾里,他因家贫只能吃红薯饭,却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字,被塾师认为是必成大器的可造之材。那时的他老实本分,甚至有些怯懦,连杀鸡都不敢睁眼。   可乱世从不给老实人出路。因为无财无势,他在乡里受尽欺凌,这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尊严是要靠自己打出来的。   于是,他投笔从戎,加入了桂系军队。从清剿到参加北伐,他作战勇猛,谋略过人,一步步从最底层的小兵,走到了将军的位置。   他的人生本可以是一部励志的奋斗史。然而,1937年日本人来了。   全面抗战爆发后,他率部转战苏、鲁、皖各地,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残暴。他不再只是一个为个人前途奋斗的军人,他的背后站着的是一个被侵略、被蹂躏的国家。   尤其是南京大屠杀的消息传来,彻底点燃了他心中所有的温情,只剩下冰冷的仇恨。他不再奢谈仁义,因为对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讲仁义,就是对死难同胞最大的背叛。   他的狠,从此有了最坚实的内核。这份狠最终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战果。   1942年12月18日,一架日军飞机在安徽太湖上空盘旋侦察。莫德宏当即下令高炮部队集火射击。一声令下,炮弹呼啸而出,精准地将敌机凌空打爆。   事后查明,这架飞机上坐着的,正是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南京大屠杀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在中国战场上击毙如此高级别的日军将领,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血债终须血偿,莫德宏用一记精准的炮火,为南京的亡魂再次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祭品。   抗战胜利后,这位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将军,却悄然解甲归田。他似乎想把那个鬼将军的身份连同军装一起脱下,重新做回那个广西苍梧的普通人。   然而,内战爆发,他被桂系重新启用,最终兵败被俘,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了余生。

0 阅读:181

猜你喜欢

风城春史呀

风城春史呀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