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浙江东极岛渔民,惊恐地发现大海上飘着无数具金发碧眼的尸体。这一发现,揭开了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 1942年10月,浙江舟山东极岛迎来了一个阴沉的秋日。天刚濛濛亮,岛上的渔民们就提着油灯,拎起渔具,三三两两向海边走去。 他们要趁着天气尚好,多打些鱼虾,为漫长的冬季储备足够的粮食。 渔民老王是最早来到海边的一批人,他熟练地将渔网装上船,正准备像往常一样划到海中央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海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尸体,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头。 老王定了定神,颤抖地喊来了其他渔民。 大伙儿围拢过来,面面相觑,震惊得说不出话。 有人小心翼翼地划船靠近,发现那些尸体无一例外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许多尸体身上还带着弹孔,明显是被枪杀的。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东极岛。岛民们议论纷纷,猜测这些死者的身份。 有人说,最近东海海域偶尔会飘来一些外国人的尸体,也许是遭遇海难了吧。 但像这么大规模的,还是从未见过。 当地的驻军很快接到了报告。他们连夜展开调查,很快得出了令人震惊的结论——这些死者竟然是被日军虐杀的英国战俘! 原来,位于中国东海的“里斯本丸”号轮船在穿越舟山群岛时,被一枚鱼雷击中并沉没。 这艘船原本满载着2000名从东南亚战场俘获的英军官兵和大量的金银财宝,目标是返回日本。 然而,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这些战俘的命运,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里斯本丸”号的沉没并非偶然,而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时刻,该船搭载的英军官兵大多是在东南亚战场被日军俘虏的。 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逐渐掌控了这些战俘,并将他们送往中国香港,准备从那里运输到日本。船上还搭载着被日军劫掠的金银财宝。 如此巨大的物资和人员搭载,使得“里斯本丸”号成为了敌对势力的目标。 然而,在驶离香港后的航程中,这艘船遇上了潜伏在海上的盟军潜艇。鱼雷的袭击瞬间摧毁了“里斯本丸”号的船体,船体迅速沉没。 大多数英军官兵都葬身大海,少数人幸运地被周围的渔民救起。 年仅18岁的渔民林阿根,正是这次救援的见证者之一。 那天清晨,他正在山上干活,听到一声巨响,误以为是地震。 当他赶到海边时,看到一艘船的尾部已完全沉入海中,船头翘起,周围漂浮着无数尸体和奄奄一息的生还者。 林阿根和其他渔民迅速行动,将这些英国军人拉上船,尽管船只容量有限,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一趟一趟地将战俘送到岸上。 渔民们的生活本就困苦,岛上食物短缺,但他们毫不吝惜,将自己仅有的鱼干、粮食拿出来喂给战俘。 为了让那些生病的战俘能恢复体力,渔民们甚至将藏在衣物底下的珍贵白糖拿出来,熬番薯汤给病人喝。 面对极端的困境,渔民们仍然坚持将这些异乡的战俘视如己出。 然而,这场救援并没有结束。 日本军舰很快便来到了岛上,展开了地毯式搜查,渔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隐藏那些幸存的战俘。 13岁的梁益卷就是其中一位英勇的少年,他带着3名英国军人躲进了一个隐蔽的小洞穴中,躲避了日军的搜查。 为了保护这些战俘,梁益卷和其他渔民将他们隐匿了整整5天,直到6名渔民冒着生命危险将这些人转移到宁波象山渔港,再通过其他渠道送到重庆。 这场救援不仅是渔民们的英勇行动,更在抗战历史上写下了人性的光辉篇章。 事后,参与营救的渔民并没有寻求任何奖赏,他们认为,这只是他们的责任。 即使政府曾提出奖励,渔民们也都坚决拒绝,表示自己只是为了救人,而非图功名。 为表彰中国人民,尤其是舟山渔民在此次事件中的英勇表现,英国政府于1949年2月专门向青浜岛的渔民赠送了一艘渔轮,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份礼物不仅代表了英国政府的谢意,也为中英之间的友好关系增添了一笔特殊的记忆。 此事也得到了中国国内媒体的关注,《大公报》、《申报》、《定海民报》等多家报纸纷纷报道了这项人道主义行动。 渔民们的无私行动,不仅拯救了英军官兵的生命,也为中英关系的历史添上了一笔深刻的印记。 “里斯本丸”号事件不仅是一段抗战历史中的悲剧,更是一段体现人类同情与勇气的佳话。渔民们在艰难的时刻挺身而出,不仅拯救了无数生命,也让我们看到了战争背后最纯粹的善意。 直到2005年,随着一位幸存的英国老兵查尔斯·R·佐敦的到来,这段历史才逐渐为外界所知晓。查尔斯带着家人来到东极岛,亲自向当年营救他的渔民表示感谢。 当天,查尔斯与当年的救命恩人紧紧相拥,眼中满是泪水。这一幕,成为了中英友谊的象征。 此后,舟山东极岛不仅成为了人道主义精神的象征,也成为了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见证地。 2009年,东极“里斯本丸”纪念馆正式开馆,展厅内陈列着许多当年英国战俘赠送给渔民的物品,如餐具、戒指等,这些遗物见证了渔民们无私的救援。 今天的东极岛依旧风景如画,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已深深刻印在人们心中。
1942年10月,浙江东极岛渔民,惊恐地发现大海上飘着无数具金发碧眼的尸体。这一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11 12:36:06
0
阅读: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