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周总理宴请越南领导人,吃饭时,当女服务员递来毛巾后,一向温和的总理却突然震怒了,一句话就把她吓哭。 1956年,中越两国的友谊正处在蜜月期。 这一年,应周总理的邀请,越南领导人长征再次访华。尽管在援助问题上双方还有一些分歧,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两国领导人的会面。 周总理亲自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贵宾,宴会现场格外隆重。 周总理对这次宴会极为重视。他特意嘱咐工作人员,要用最隆重的礼仪接待越南朋友。宴会厅里,珠帘低垂,花团锦簇,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气氛。 等到贵宾们纷纷落座,周总理举杯欢迎远方的朋友,掌声如潮。一时间推杯换盏,高朋满座。 但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当服务员端着毛巾,准备给客人们擦手的时候,一位年轻的女服务员直接走到了周总理跟前。 周总理连忙向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让她先给长征递毛巾,但那女服务员似乎没有领会他的意思,仍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现场的气氛顿时有些尴尬。这位年轻的女服务员显然是把礼仪的先后弄错了。要知道,长征是受邀的贵宾,按照礼节,本应该先伺候他的。 可现在倒好,贵宾被晾在了一边,反而是主人先享受起了服务,这让周总理感到十分不妥。 他又一次向女服务员示意,让她赶紧去招呼长征,可女服务员仍然没动窝。 越南领导人长征看在眼里,也感到了气氛的异样。他不由得看向周总理,似乎在等待他的反应。 其他的中方人员更是如坐针毡,恨不得马上冲上去把这个不懂事的女服务员拉开。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向来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再也忍不住了。 他猛地站起身来,严厉地对女服务员说道:"你怎么回事?怎么能这样?你这是...岂有此理!" 这一声震怒,把女服务员吓得魂不附体。 她手中的毛巾都掉在了地上,人也呆立当场,不知如何是好。等她回过神来,早已泪流满面,转身就跑了出去。 这一幕可把在场的人都看呆了,谁也没想到,一向彬彬有礼的周总理,竟然也会当众发这么大的火。 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年轻的女服务员是新来的,她把"长征"这个名字当成了普通人的姓名,而没有意识到,人家可是尊贵的越南领导人。 按照外事接待的礼仪,她是应该先服务外宾,再服务自己人的。可她却把主次弄反了,怪不得周总理要震怒。 1974年6月1日,周总理因身体原因住院,从此开始,他度过了最后的600天,这段时间里,他无数次手术,身体渐渐衰弱,但他依然坚持日理万机、为国家操劳。 在这600天里,周总理面对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与病痛,依然没有停下工作。他每天仅有极短的时间休息,甚至有时因为疲劳过度而在卫生间睡着。 当年6月,周总理在工作室因一连工作了超过30个小时而昏睡,手里还紧握着沾有肥皂沫和胡子茬的刮脸刀。尽管身体不适,工作压力依旧巨大,但他从未让这份疲惫显现给外界。 那些紧跟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只有少数知情人知晓他暗藏的健康问题。 早在他住院期间,医生和周围工作人员也多次劝他进行检查,然而每次周总理总是拒绝,理由十分简单:“既然查不出治愈之法,倒不如多忙几天,能处理几件事算几件事。” 即便如此,他依然忍耐病痛,坚持自己的工作。在此期间,周总理的病情逐渐恶化,尿血症状加重,为了更高效地履行职责,他甚至在几次复查后仍然强行投入工作。 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周总理始终保持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工作是最好的疗伤良药。工作中的他,永远面带微笑、步伐迅捷,虽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但他总是能迅速恢复工作状态。 比如,在一次深夜外事会谈前,他因过度疲劳在办公室突然入睡,秘书急忙赶到卫生间才发现他瘦弱的身影。面对工作中的诸多挑战,周总理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毅力和责任心。 更令人感动的是,周总理即使在身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也没有忘记保持国家领导人应有的仪态。他曾坚持每次外事会谈前先刮胡子,因为这已成为他对外事活动的礼仪要求,也是一种对来宾的尊重。 一次,周总理为了在会见外国领导人前确保自己精神饱满,连续几十个小时工作后,仍坚持精心整理仪表,只为了不让外界看出他因病而显得疲惫。 1974年,周总理为越南外宾的会谈多次进行艰难的谈判,尽管身体已无法支撑,他仍无怨无悔。此时的他,身体已显虚弱,但精神却异常集中。 在会谈中,周总理不仅理性分析越南提出的超出实际的援助要求,还以极其冷静的态度,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最后成功与越方达成了一项合理的援助协议。 此时,周总理的工作人员和外事人员已注意到他的健康状况。 他常常依靠湿毛巾和热毛巾来减轻身体的不适,这些细节虽然不为外界所知,但却反映了周总理极致的工作态度和决心。每次他与外国领导人会谈时,虽然身体虚弱,但依然能以出奇不意的反应和深刻的见解回应问题,体现出他极高的政治敏锐性和工作韧性。 然而,在这段日复一日的工作与病痛中,周总理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在1976年1月8日,他因长期积劳成疾离世,享年78岁。
1956年,周总理宴请越南领导人,吃饭时,当女服务员递来毛巾后,一向温和的总理却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11 12:36:04
0
阅读: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