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初冬,一名15岁的少年,冒死带着炸药潜入冰冷的河水中,几声刺耳的爆炸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11 12:36:04

1944年的初冬,一名15岁的少年,冒死带着炸药潜入冰冷的河水中,几声刺耳的爆炸声后,鬼子全部上了西天,这个少年是谁?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农家子弟,程银在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水性与坚毅的决心,最终参与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诸多重要任务,并因其卓越的勇敢与果敢成为了志愿军的一员。 程银出生于1929年,江苏射阳卢公祠。家境普通,童年时期他便习惯了与伙伴们在河水中玩耍,水性逐渐成为他独特的技能。 年少的程银在水下游泳时常能憋气五到六分钟,显示了他超凡的耐力与对水的天赋。 12岁那年,日军的侵略让他无法再忍受家乡的苦难,13岁时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虽然年纪轻轻,但那时的程银决心要为祖国出力。 虽然年纪太小,程银依然加入了八路军,被分配到了后方。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前线作战,他依然在后方医院中尽力为受伤的士兵提供帮助。 对于年轻的程银来说,能为抗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已是一种荣幸。 在医院,他接触了大量受伤的战士,且早早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与对身体的摧残。 随着战争的发展,程银随部队在不同的地方执行任务,逐渐锤炼了自己的体能与作战能力。 1944年,程银被调到志愿军第23团特务连侦察排。 随着战事的升级,程银加入了多项关键任务,尤其是一些潜水爆破任务。 那年夏天,程银和战友们开始了针对日军炮楼的爆破行动。 通过对敌人防线的仔细侦查,志愿军准备发起一场惊天动地的突袭,目标是敌人水上的坚固炮楼。这些炮楼通常是日军在沿河地区布设的重要防线,极大地威胁着周围村庄的安全。 在这次任务中,程银的水性成了关键,他和其他水性极好的战士一起,潜入水中将炸药包绑在炮楼下方。 整个过程充满了危险,敌人随时可能发现他们的行动,然而程银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最终成功完成任务,炸毁了敌人的多个防御点。随着敌军的防线瓦解,志愿军迅速推进,进一步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 同年秋季的一个夜晚,风平浪静,月色朦胧。 33名挑选出来的勇士,趁着夜色的掩护,悄然潜入河中。 他们分成几路,游向各自负责的目标。 程银和另外7名战士负责最艰巨的任务——炸毁最大的炮楼。 这座炮楼位于离岸900米开外,八名队员轮流在水下运送炸药包,前进的速度十分缓慢。一包包炸药沉甸甸的,但他们毫不畏惧。程银几次感到气闷难耐,却咬紧牙关坚持着。 天色渐渐泛起鱼肚白,行动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小时。 所有的炸药包都已经安放妥当,每个人都已经上岸,只剩程银一人在河里。他正将导火索从最远的炮楼牵引到我军阵地,为最后的引爆做准备。 突然,敌人炮楼上的士兵开始骚动,他们似乎发现了異常。 程银心里一惊,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敢怠慢。终于,导火索全部牵引完毕。 只听一声令下,程银点燃了导火索,然后迅速跃入水中。 轰隆隆的爆炸声响彻云霄,水面上尘土飞扬,碎石四溅。六座碉堡被炸得七零八落,敌军发出阵阵哀嚎,鲜血染红了河水。 尽管这次爆破没能将敌人一网打尽,但也迫使他们狼狈撤离。这无疑是一次漂亮的胜仗。 然而,日寇的疯狂报复很快就来了。不到一公里外,他们又架起两艘气垫船,变本加厉地扫荡起沿河的村庄来。 我军怒不可遏,发誓要将这两艘气垫船也炸个粉碎。 这个棘手的任务再次落在了程银的身上,1944年初冬的一个凌晨,他又一次出发了。寒风似刀,刮在身上生疼。 30米宽的河面已经结了薄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决心。 程银在刺骨的河水中往返数次,终于将四个炸药包绑在了两艘气垫船的舵浆上。他小心翼翼地拉动导火索,点火、引爆。 不一会儿,一声巨响过后,一艘气垫船就被炸得四分五裂。 不幸的是,另一艘气垫船的炸药受风浪影响,竟然没能被引爆。 更糟糕的是,两岸的敌人都已经听到了动静,枪声四起,叫喊声此起彼伏。 千钧一发之际,程银义无反顾地重新潜入水中,朝着另一艘气垫船游去。 河水冰冷刺骨,仿佛要将他冻僵。然而在程银的心中,熊熊的斗志却愈烧愈旺。 终于,他用最后的力气将炸药包扔到了另一艘气垫船上。就在他拉动导火索的那一刻,敌人的子弹在他身边嗖嗖飞过。 两艘气垫船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化为碎片,程银也在这一刻失去了知觉。 战友们将他从水里捞起,送到附近一位老乡家中。几床厚实的棉被裹在他身上,他才渐渐恢复了体温。 这次惊心动魄的壮举,让程银一战成名。 尽管只有15岁,他已经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战斗英雄了。 随着金城战役的胜利,朝鲜战局逐渐稳定,程银和战友们的任务完成。 多年的战斗让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 战争结束后,程银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战争虽结束,但程银依然坚持不懈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生活逐渐恢复了平静。 如今,程银在江西过着安稳的晚年生活。回望过去,这位曾经的少年英雄不仅为国家奉献了青春,也为世界证明了自己。

0 阅读:7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