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怕迷路,边做记号边走。地主见状挠了挠头,声称自己认识路,结果没多久他就溜了,只剩下这些鬼子们在深山里活活饿死。 东北的乡村,在1934年前平静祥和。汤原县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后来人们都管这里叫"黄有屯"。 这片土地上,房屋俨然,烟火缭绕,四季分明。黄有家的田产有四千多亩,是方圆百里最大的地主之一。 村里的人都说,黄家的院子里一年到头都不会断了劳工。每到收获季节,黄家的粮仓总是装得满满当当。 黄有家的大门上一年四季挂着大红灯笼,在夜色中透着温暖。街坊邻居有个红白喜事,都会来找黄家帮忙。 可是好景不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铁蹄踏破了这片宁静。黑龙江的村落一个接一个被日军占领,百姓流离失所。 汤原县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日本兵横行霸道的身影。当地的百姓过得越来越艰难,有的人家甚至揭不开锅。 1934年的夏天,抗日游击队的负责人夏云杰在村里召开了一场群众大会。会上,他呼吁当地的富户们捐钱捐物支持抗日武装。 台下坐着的黄有听完这番话,第一个站了起来。他当场表态,愿意为抗日事业出一份力。 第二天一早,黄有就把家里最好的五匹马牵了出来。除此之外,他还从库房里取出了十条崭新的长枪。 这些装备很快就送到了游击队的手中。夏云杰握着黄有的手说,有了这些装备,游击队就能更好地保护乡亲们。 日本人的暴行越来越多,黄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1935年的一个深夜,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收拾了一些随身物品,带上卖粮食的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汤原游击队。在游击队里,黄有表现突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上很快就发现了他的才能。 游击队把他调到了司令部,担任副官一职。不久之后,他又被任命为稽查处处长。 1937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东北的大地上白雪皑皑。那天,黄有正带领几名战士转移军需物资,却不幸遭遇了日军的突击队。 在掩护战友撤退的过程中,黄有不幸被日军俘获。日军立即逼问黄有,要他带路找到抗联的秘密营地。 第二天一早,一支300多人的日军队伍就在黄有的带领下出发了。日军怕在山里迷路,每隔一段距离就在树上做上记号。 看到日军的这个举动,黄有立即表示自己对这片山区了如指掌,不用做记号也能找到路。日军信以为真,停止了标记。 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广袤无垠,树木高大茂密。积雪覆盖了所有的小路,一眼望去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黄有带着日军在林中转圈,专门挑选地形复杂的路线。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会告诉日军前方不远就是营地。 这支日军队伍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艰难跋涉。他们的军靴在厚厚的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 第三天,日军已经开始出现疲惫的迹象。有些士兵的脚已经被冻伤,走路一瘸一拐。 黄有继续带着他们在密林中穿行,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每当日军质疑时,他就指着远处说看到了炊烟。 到了第四天,这支日军部队已经筋疲力尽。他们的干粮所剩无几,取暖的燃料也很难找到。 当天晚上,日军在一处林中空地扎营。他们用仅剩的柴火生起篝火,吃完最后的口粮就倒头大睡。 值夜的哨兵也因为连日的疲劳而打起瞌睡。整个营地只剩下篝火噼啪作响的声音。 黄有一直在暗中观察着日军的动静。等到夜深人静,他悄悄地从地上爬起来。 他借着夜色的掩护,蹑手蹑脚地穿过日军的岗哨。雪地上留下一串深深的脚印,很快就被飘落的雪花覆盖。 山林里的积雪很厚,每走一步都十分费力。黄有顾不上休息,一口气向东跑了三十多里。 黄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抗联的秘密营地。他第一时间向组织报告了日军的具体位置和人数。 营地的指挥员立即派出四十多名精锐战士,分成几路包抄那支日军。当时的日军已经被冻饿交加折磨得失去了战斗力。 战斗进行得很顺利,抗联战士一举消灭了五十多名敌人。其余的日军仓皇逃窜,但他们已经完全迷失了方向。 这些日军在原始森林里四处游荡,找不到出路。大部分人最终被严寒和饥饿夺去了性命。 然而,黄有为了营救战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的双脚因为长时间在冰天雪地中奔波,已经完全冻僵。 寒冷的天气让他的伤势迅速恶化,很快蔓延到了四肢。营地里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 当时东北的形势异常严峻,日军对抗联的封锁越来越严密。基本的药品和医疗用品都很难弄到手。 战友们建议把黄有送到山下的亲戚家养伤。但他坚决不同意,他深知一旦下山,很可能会给亲友带来灭顶之灾。 部队即将转移,上级留下两名战士照顾黄有。他们在一处隐蔽的山洞里建起了简易的窝棚。 组织把所剩不多的粮食留给了他们三人。两名战士轮流外出寻找食物和药材。 不幸的是,这两名忠诚的战友先后被日军发现,壮烈牺牲。黄有失去了最后的照料者。 几个月后,六军参谋长带人回来寻找黄有。他们在窝棚外发现了黄有的遗体,他已经去世多日。
1937年腊月,一地主带300多个鬼子进山找抗联。鬼子怕迷路,边做记号边走。地主
爱吃凉历史
2025-02-02 20:37:56
0
阅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