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李先念接到毛主席机要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毛主席想见他一面。李先念于是来到北京中南海见了毛主席,一见面便向毛主席提了一个请求。毛主席听罢,竟笑着说:“好你个李先念,一见面就给我出难题!” 1927年,湖北黄安(今红安)的冬天格外寒冷。18岁的李先念带领家乡农民参加了黄麻起义,这标志着他革命生涯的开始。从此他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开启了22年的军事生涯。 这个来自农村的年轻人,很快就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的勇敢和指挥才能,使他成为了红军最年轻的将领之一。他善于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战机,带领部队屡创战功。 1932年的子午镇战役,是李先念军事才能的一次重要展现。面对国民党军四五个师的围追堵截,他指挥红四方面军突出重围。即便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他依然坚持在一线发号施令,最终带领部队击溃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1936年,李先念面临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他率领红军西路军在宁夏战役中遭遇马家军的重兵包围。经过四个多月的激战,西路军虽然遭遇失败,但李先念带领400多名战士突出重围,翻越祁连山,最终到达新疆。 1949年的春天,在西柏坡参加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选择:是继续留在军队,还是到地方工作。 当时的中原局书记邓小平专门征求了他的意见。面对这个选择,李先念选择了回到熟悉的湖北做地方工作。他向毛主席汇报时说,自己对湖北的情况比较熟悉,在那里工作更能发挥作用。 1949年5月,武汉解放后,李先念被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在这个位置上,他展现出了不同于军事指挥的才能。他成功处理了当地的经济问题,稳定了物价,维护了社会秩序。 1954年春天,一个消息传到了李先念耳中,中央有意调他到北京工作。这个消息的背后,是陈云向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一次重要推荐。 陈云与李先念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7年。那一年的5月1日,陈云和滕代远带领一支由40多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在新疆与甘肃交界的星星峡与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会合。之后在抗战初期,陈云负责领导"新兵营",李先念就在其中。 陈云推荐李先念担任财政部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看重李先念的四个特点:年纪轻,头脑清楚,爱学习,有开创精神。在当时的高级干部中,45岁的李先念确实算得上年轻的。 陈云的劝说并没有让李先念改变主意。不久后,时任财政部长的邓小平也专门找李先念谈话。邓小平告诉他,自己过去也没有学过经济,也没有当过财政部长,但最后不也干得不错。 面对邓小平的劝说,李先念依然表示了担忧。他再次强调自己是个外行,希望能另选更合适的人选。但邓小平明确表示,组织上认为他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1954年6月1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约见了李先念。这次谈话成为了李先念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李先念再次表达了自己的顾虑,表示自己没有能力和水平担任财政部长。 毛主席听完李先念的话,说了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你不想干,干不了,那我只好把国民党的财政部长宋子文从台湾请回来,让他干了。"这句带着幽默的话,让李先念无法再推辞。 最终,李先念接受了这个任命。同年9月,他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开始配合周总理和陈云从事经济建设工作。这个出人意料的任命,不仅改变了李先念的人生轨迹,也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增添了一员重要力量。 接受财政部长的任命后,李先念立即为自己制定了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用一年时间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学著作,再用一年时间掌握财政、经济方面的专业知识。 每天工作结束后,他都会坚持阅读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反复研究,直到完全理解为止。他还经常参加各种经济会议,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掌管国家财政工作的过程中,李先念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能力。他能够准确记住大量的经济数据,开会时总能对具体问题做出精准的分析和判断。他的工作方式非常细致,往往能从小处着眼,发现问题的关键。 改革开放初期,李先念参与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决策。1979年初,当时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董事局常务副董事长的袁庚向他提交了一份关于在深圳蛇口开办工业区的报告。 李先念认真研究了这份报告,并当即做出了支持的决定。他在地图上划定了蛇口工业区的范围,这个决定为深圳特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经济调整方面,李先念表现出了高超的能力。他发现1979年的国民经济计划存在偏差,立即与陈云商议对策。他们共同致信中央,提出了"前进的步子要稳"的建议。 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的重视。1979年3月,国务院成立了财政经济委员会,由陈云任主任,李先念任副主任。在他们的努力下,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1992年,李先念在北京去世。他的老朋友陈云在悼念文章中写道:"他是将军管理经济,但他能很快精通当时的经济工作,这是十分难得的。"这句话,是对李先念一生最好的评价。
1954年,李先念接到毛主席机要秘书的电话,秘书说毛主席想见他一面。李先念于是来
爱吃凉历史
2025-02-02 20:37:56
0
阅读:315